國際在線江蘇報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要求,淮安通過“四個融入”,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充分發揮“有形”陣地的“無形”作用,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促進依法治理。
融入紅色傳統。淮安是革命老區,在依託周恩來紀念館建設“研、學、悟”為一體的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淮安紅色資源,將法治文化融入紅色基因,推動漣水“蘇北小延安”創建省級法治文化特色園,指導金湖打造軍事法治文化陣地。
融入水韻文化。淮安在突出“一點(中國水工科技館法治文化展區)、一線(運河沿線5公里周邊打造法治文化街區、廣場、小區等)、一面(裏運河、高家堰等重點區域和西遊樂園、方特樂園等重點旅遊景區法治文化景觀集群)”建設,實施“點線勾畫”工程,推進大運河法治文化帶淮安段建設的同時,同步推進古黃河法治文化帶建設,以櫻花園、母愛公園、張純如紀念館、黃河廣場等為重要節點,實施法治文化陣地提質擴面、“串珠連線”工程,促進“兩帶”互聯互應,互促互動。
融入地方歷史。淮安著力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將法治文化、法治元素融入歷史街巷、名人故居等場所,植入傳統美術、手工技藝等民間文化元素。位於金湖縣的千年古鎮呂良,以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為契機,挖掘當地棋盤古街文化,將棋行有道的規則意識、落子無悔的誠信精神、楚河漢界的界限思維等,與法治精神融合,建設“以棋為表、法治為裏”的法治小遊園。淮安區博裏鎮充分發揮農民畫這一特色傳統,在省、市組織的憲法公益廣告徵集活動中,精心創作報送“憲法護航鄉村振興”等9幅作品。
融入市民生活。淮安堅持法治文化陣地融入市民廣場、市民服務中心、城市公園、體育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如淮安市憲法主題公園建在裏運河風光帶,清江浦區、淮安區憲法館分別建在市民服務中心、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盱眙縣憲法廣場、憲法館分別建在縣政府門前市民廣場、縣體育館等,促進法治教育與生活服務、運動休閒等為一體,實現共建共享,雙贏共贏。(文 周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