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韓小強 通訊員 張純 卞學舟):“手術治療前後花了90多萬元,家裏欠了債,生活都成問題,多虧政府發放了這筆救助金,解我燃眉之急。”近日,張家港市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上門探望家住高新區(塘橋鎮)橫涇村的市民盧先生時,盧先生激動地説。
2021年4月,盧先生突發主動脈夾層疾病,雖經手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留下了行動不便和視力殘疾後遺症,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連每月的藥費都無法解決。正當盧先生焦急萬分時,張家港市民政局通過橫涇村村委掌握了盧先生的情況,並認定盧先生可以申請臨時救助。民政部門及時落實臨時救助政策,為盧先生發放了5萬元救助金。
近年來,張家港市全面建立“救急難”救助體系,先後出臺《張家港市臨時救助實施細則》《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等規範文件,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應急性、補充性和過渡性功能作用,將臨時救助貫穿于社會救助鏈,健全臨時救助的“急診”救助模式,精準潤澤困難群眾。張家港市臨時救助打破傳統救助的“戶籍限制”,為新市民落實“同城待遇”,凡困難群眾遭遇火災、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意外變故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均可申請臨時救助。
2021年,張家港市民政局還將以往的“群眾申請”變為“主動發現”,全面打通“線上+線下”主動發現渠道,依託全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預警系統和市、鎮、村三級主動發現隊伍,深入基層摸排群眾需求,了解掌握居民家庭生活狀況,對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群眾主動幫助申請並協助落實。
2021年以來,全市已為416人次臨時救助對象發放救助金共計105.2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