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接受省主要媒體專訪 南京:當好全省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馮芃 攝
編者按 為更好地把全省上下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近日江蘇省委宣傳部在全省組織開展“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學習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全媒體新聞行動,充分反映各設區市貫徹省黨代會精神的新思路新舉措。新華日報12月20日起開闢專欄,推出各設區市市委書記專訪和整版深度報道,聚焦各地如何開拓創新、接續奮鬥,迅速有力貫徹落實省黨代會工作部署,展示各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新氣象、新作為,敬請關注。
日前,“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學習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全媒體新聞行動首站來到南京。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接受省主要媒體採訪。
韓立明説,南京將扛起“三大光榮使命”,在江蘇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標誌性窗口”的奮鬥圖景中,立志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市,奮力當好“五個排頭兵”,努力把“強富美高”現代化建設的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
聚焦“三個關鍵詞”,提升綜合首位度
新華日報記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三大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奮進新征程,南京如何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
韓立明: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南京將按照省委部署,聚焦“三個關鍵詞”積極作為。一是典範城市。在江蘇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標誌性窗口”的奮鬥圖景中,南京立志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市。建設典範城市,實現路徑是“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走共富之路”。
二是省會擔當。把“兩個大局”作為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認真審視國家戰略對南京的定位、省委賦予南京的責任,努力打造承東啟西的雙向開放門戶、“一中心一基地”核心承載地、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加快提升綜合首位度,增強輻射帶動力,為全省發展大局挑更重的擔子。
三是勇毅前行。面對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著力跨越經濟增長動力、科技創新質效、産業轉型升級、市域空間治理、綠色低碳發展等“五道門檻”,以真抓實幹的奮鬥姿態,埋頭苦幹、攻堅克難,努力把“強富美高”現代化建設的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
新華日報記者:南京錨定“典範城市”的奮鬥目標令人嚮往。大家十分關心南京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在新一輪的區域競合與城市競爭中,南京如何提升城市綜合首位度?
韓立明:南京建設典範城市有一個完整的架構和內在脈絡。第一步是要為全省全國現代化建設作出先行示範,第二步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樣板,第三步是在我們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時,南京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市。
今後五年,是南京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市的起步階段,要全面完成“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地區生産總值突破2萬億元,人均GDP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高地,為全省全國現代化建設作出先行示範。展望2035年,經濟實力、創新實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建成創新活力與人文魅力交融、古都風韻與時代風尚輝映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樣板。再經過15年的努力,在我們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時,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創新實力邁入全球城市前列,成為展示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典範城市。
對城市首位度,要有客觀認識。單純從經濟總量來看,整個揚子江城市群發展較為均衡,江蘇的發展也是多極帶動。我們提出,提升城市首位度,是一個綜合和系統的概念,要防止單兵突進、畸輕畸重。今後一個時期,南京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五個方面,全面評估,系統發力,著力強優勢、補短板,持續提升體現新發展理念內涵的城市綜合首位度。
全力開動創新引擎,當好全省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新華日報記者:這次省黨代會提出了“六個顯著提升”“九個方面重點工作”,圍繞這些目標,南京作了怎樣的謀劃?
韓立明:省黨代會報告對開創江蘇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作出系統部署,抓住了方向性、關鍵性問題,多處直接提到南京。我們制定了分解落實省黨代會精神的“南京方案”,總的考慮就是堅持高品質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在全省現代化建設中當好排頭兵。
一是提升創新首位度,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産業基礎再造的排頭兵;二是提升開放聯接度,當好內外循環互動、集聚全球要素的排頭兵;三是提升協調均衡度,當好區域一體聯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排頭兵;四是提升綠色標識度,當好生態環境提質、綠色低碳發展的排頭兵;五是提升共享感受度,當好保障改善民生、推進共同富裕的排頭兵。
新華日報記者:當好“五大排頭兵”,居首的就是提升創新首位度。南京如何發力,讓南京的城市優勢落到實處,變為發展勝勢?
韓立明:近年來,南京發揮科教優勢,推動創新競爭力大幅提升。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1榜單中,南京躋身全球第8,比5年前提升11位。在國內,南京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第4位,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有3.52萬人,居全國第二。從全省貢獻看,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技術合同成交額等5個主要指標位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南京將全力開動創新引擎,聚焦國家戰略、聚焦實體經濟、聚焦企業主體、聚焦體制機制抓創新,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以紫金山實驗室、麒麟科技城和江北新區為重點,建設面向前沿的國家實驗室基地,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佈局一批國家級科創平臺,爭創3—5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完善“巷港灣園”創新載體,形成大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堅持人才需求導向,深入實施新一輪科技體制綜合改革,在科技項目管理、職務科技成果確權、專利權人開放許可等方面先行先試,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和成果轉化動力。
把群眾小事當成黨委政府的大事來抓
新華日報記者:走向“強富美高”的新江蘇將成為全體江蘇人民的幸福家園,南京市黨代會也強調,要傾力創造更高品質生活,塑造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標杆,您如何看待這種無形的城市影響力?
韓立明:城市發展的落腳點在於人民滿意,並不僅僅是簡單關注城市排名第幾。當然,在大家共同認可的綜合性評價中,南京必須力爭上游、走在前列。我們強調的是,要把目光更多放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感受度上,更大力氣去解決發展短板和民生弱項。市民的認同、自豪和熱愛,是城市發展的最大動力。
近年來,我們聚焦市民的“急難愁盼”做了一些工作。過去5年,全市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8萬個、醫療床位1.6萬張,養老床位總數達6.6萬張,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受益群眾達50多萬戶;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48%,全市域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要實現公共服務更高水準的普惠供給,南京還有努力空間,比如,“一老一小”保障、公共服務資源佈局還不夠均衡……這些都是無法繞開的民生痛點,也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力點。
我在與同事們交流時經常説,我們不能只做能做的事情,更要努力做該做的事情。只做能做的事情,是“短視”的;做該做的事情,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擔當。我們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把群眾的小事當成黨委、政府的大事去抓,加快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新華日報記者: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您心目中的南京,會是什麼模樣?
韓立明:前不久,我在2021年市黨代會報告中描述了南京的城市夢想,那就是“人人都擁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夢想成真的機會、情感歸屬的認同,讓南京成為一座居者安、近者悅、遠者來的典範之城”。這需要每一位新老南京人共同參與、共同奮鬥。
南京是一座有著深厚歷史積澱的城市,剛剛舉行的國家公祭,讓我們再一次向歷史深處回眸,也再一次掂量肩頭沉甸甸的擔子。我們將躬身踐行“兩個確立”,自覺做到“兩個維護”,不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新華日報記者 杭春燕 顏芳 仇惠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