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無錫市濱湖區青山市場北側小巷內有一幢帶院子的二層矮樓,是河埒街道惠河社區勝利片區黨員的活動場所,建造年代久遠,本就簡陋的小院子逐漸成了“冷天進風、暑天悶氣、雨天漏水”的“老破小”,而“讓小院子重新熱鬧起來”日漸成為周邊居民共同的心願。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21年初,惠河社區黨委決定重新擦亮“地標”,把小院改造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項目中,決定將其改造成以勝利新村為中心,輻射周邊小區的黨群活動中心。
社區黨委在充分考慮群眾實際需求、社區整體情況和場地客觀條件的基礎上,提出了“佈局合理、功能實用、設施完善、氛圍濃厚、黨群參與”的五大改造目標。
佈局調整,滿足多功能需求。為了保障黨員活動室的相對獨立性,同時滿足群眾對室內活動空間的需求,社區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對原有空間佈局重新規劃,將原本“雞肋”的後院改造為“鄰聚惠客廳”,閒置的自管會辦公室則打通隔斷,改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相鄰的黨員活動室互為補充,便於黨員力量與志願服務的有機融合。
基礎改造,清除安全隱患。社區首先是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梯進行了加固整改,同時將後院原本彩鋼板搭建的簡易頂棚重新吊頂,老舊衛生間重造,讓原先充滿“違建”氣息、採光不良的後院成為窗明几淨的“惠客廳”,統一更新老舊破損的管線、門窗,重新粉刷了外立面,“老破小”日漸煥新。
氛圍營造,凝聚居民力量。社區一方面,結合各活動區域的功能定位進行氛圍佈置,營造黨建引領、文明健康、溫馨和諧的氛圍;另一方面,按照“建起來、用起來、活起來”的陣地建設要求,依託小院開展諸如協商議事、政策宣貫、健康義診等活動,以多元化的功能和“接地氣”的活動吸引黨員群眾參與,在凝聚人氣人心的同時,也為社區治理創新提供助力。
歷時兩個月的改造提升,“老破小”煥然新生。黨員有了專屬的活動陣地,身份認同感和組織歸屬感加強,組織生活參與率和社區治理參與度均明顯提升;居民有了可以遮風避雨的“惠客廳”,新村裏不文明的私搭亂建現象減少,居民們“有事好商量”的意識增強,鄰裡相助相親的味道逐漸變濃;志願者隊伍也找到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壤”,一支支立足“紅聚惠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服務隊伍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而在黨員、志願者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參與文明實踐,在社區治理和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文 唐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