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過去一年,江蘇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優先保障民生支出投入,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持之以恒增進民生福祉。
一件件惠民實事落地有聲。“雙減”有力推進、老百姓醫療報銷額度不斷上升,退休人員養老金、最低工資標準等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待遇穩步提高……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救濟等方方面面取得積極進展。江蘇民生答卷溫暖人心,百姓幸福更有質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得到充分體現。
“安其居”“樂其業”,穩住民生“壓艙石”
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各級政府孜孜不倦的追求。
1月8日,總投資約2億元的無錫市惠山區國際人才社區改造項目竣工交付,這是無錫市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交付。利用産業園區配套用地,惠山區國際人才社區改造形成了1031間多種風格的小戶型公寓,配備健身房、公共客廳、共享廚房、籃球場等設施,可為1500名青年人才提供拎包式入住和一站式管家服務,將有效解決周邊四個園區青年人才的住房問題。
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新發展階段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5月,住建部將我省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5個城市確定為全國40個重點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城市。“這5個城市申報2021年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計劃95639套(間),約為全國計劃的1/10。”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范信芳説,5個城市採取有力措施,至2021年11月底,已全部完成計劃任務,共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95708套(間)。
過去一年,更多蘇北農民群眾圓了“安居夢”。蘇北農房改善三年攻堅戰“收官”,“三年改善30萬戶”的省定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江蘇鄉村大地建成了一大批承載鄉愁記憶、體現現代文明的新型社區。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居夢”不斷照進現實的同時,“樂業”好消息不斷。“2021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40.21萬人、同比增長5.6%,佔全國近1/9,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壓艙石’作用。”江蘇省人大代表、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張彤説,我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積極推動《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立法,制定實施《江蘇省“十四五”高品質就業促進規劃》,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納入高品質發展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壓緊壓實促進就業工作責任。“免申即享”落實社保降費率和穩崗返還等政策,累計惠企160億元,助力市場主體持續發展、穩定就業崗位。
關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2021年,江蘇將新開發7000個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作為省政府民生實事之一加以推進。全省全年新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4萬人。為幫助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和就業品質,江蘇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全年支出專賬資金38.95億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48萬人次。全省還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超過110億元,扶持39.69萬人成功自主創業、帶動就業67.7萬人。
緊盯難點痛點,民生改革舉措有力
教育醫療關係千家萬戶。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2021年, 江蘇緊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教育醫療兩大領域改革舉措有力,交出“亮眼”成績。
2021年年底, 教育部“雙減”監測平臺上,江蘇校內減負的指標全部達標。教育部對江蘇“校內減負”工作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江蘇有97.51%的學生對“校內減負”工作表示滿意,97.68%的家長對“校內減負”工作表示滿意。目前,江蘇6248所義務教育學校均開展課後服務,全面推行“5+2”模式,江蘇義務教育學生參與課後服務的比例為94.26%,全程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佔比為87.17%,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的比例為92%。
週末節假日不再有校外學科培訓、平日裏的書面作業也變少了、小區裏面玩耍的孩子多了、雙休日圖書館和展覽館的學生多了……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推行,江蘇的義務教育學校正發生喜人變化。
“以前作業多,一天只能睡6個小時,現在每天能保證8到9個小時的睡眠。”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初中八年級七班學生倪瑞晨説。該班數學老師夏雪峰告訴記者:“大部分學生每天在數學作業上耗時最多,我們一方面控制好作業量,專挑價值高、知識鞏固作用強的題目,另一方面通過針對性輔導,讓學生放學前優先清掉數學作業。”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説,“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作業負擔較過去有所減輕。各個學校都出臺了作業管理制度,實行作業公示,作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比如南通海門新教育小學佈置了學生每天回家後完成200個跳繩的體育作業,南京建鄴區莫愁湖小學佈置了學生回家後幫助父母打掃衛生等勞動作業等,教育教學品質穩步提高。
看病難,看病貴,是困擾很多人的大問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1年12月1日,江蘇推出首款面向全省、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産品—“江蘇醫惠保1號”,參保不限年齡和病史,著力解決群眾醫療費用負擔較重問題,一個月內投保人數突破200萬人。
2022年1月初,淮安市居民醫保參保人徐亮因心臟疾病入院治療,共發生醫療費用43986.4元,醫保報銷後徐亮將個人承擔的17917.51元費用提交理賠申請。1月11日,徐亮便收到了來自江蘇醫惠保理賠人員發放的4522.82元賠付款。這項醫保制度建設的重大突破,正讓更多老百姓受益。
江蘇省人大代表、省醫保局局長周英介紹,過去一年,我省落實國家和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結果,240多個藥品、2000多個品規醫用耗材價格明顯下降,完成省級及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3次,讓參保患者用上更多質優價宜的産品,累計節約資金超180億元。我省創新建立國談藥“雙通道”管理機制,通過醫院和零售藥店兩個渠道保障用藥,將167個國談藥納入“雙通道”,118個實行單獨支付,基金支出53.34億元,惠及1455萬人次,保障群眾用藥權益。
江蘇全面推進醫保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建設32個省級“15分鍾醫保服務圈示範點”為引領,帶動各市建設104個市級示範點,參保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高效便捷醫保服務。同時,異地報銷不用跑腿了。江蘇實現與所有省份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全面開通省內定點零售藥店異地聯網購藥直接結算。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人數超過4800萬人,基本建成覆蓋全省的12393醫保服務熱線,“掌上辦”“網上辦”“電話辦”更加便捷。
兜牢民生底線,夯實共同富裕之基
2021年12月,江蘇啟動困難家庭慈善救助“家電包”活動。活動現場,捐助單位、幫扶縣(區)及省慈善總會三方簽訂捐贈協議書,募集慈善救助款720萬元,將惠及1.2萬戶城鄉困難家庭。每個家電愛心包價值600元左右,具體包括小冰箱、電飯煲、取暖器、電風扇、電水壺、微波爐、電磁爐等小家電組合。救助對象為蘇北5市的12個省重點幫扶縣(區)裏有家電需求的低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困難殘疾人等家庭。每個縣(區)1000戶。
奮進新征程時,江蘇始終心繫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持續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掉隊”。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全省各地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地區農房抗震改造。據統計,2021年,全省啟動實施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3617戶,截至11月底,已竣工3479戶、竣工率96%。
過去一年,江蘇完成33906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改造提升10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各地于2021年7月初,按要求將省定城鎮和農村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30元、90元以上;建成100個省級兒童“關愛之家”示範項目……溫暖人心的民生舉措接連落地。
目前江蘇已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為基礎,涵蓋受災人員、醫療、教育、住房、就業、臨時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的“8+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在全省推行鄉鎮(街道)“一門受理、協同辦理”運行機制,全面實施“救急難”、重殘重病“單人保”、低保緩退漸退等政策,保障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同時,江蘇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統籌調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人均增幅達4.5%左右;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持續落實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登記、代繳社保費、享受待遇等三個“100%”幫扶政策,全年為60.33萬名困難人員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1.22億元;全年向85.15萬人發放失業補助金26.16億元,失業保險金人均每月1699元。
2021年8月1日起,江蘇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一、二、三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別調整為2280元、2070元、1840元,平均增長13%以上,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居全國第四位。保障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江蘇還創新制定了基層快遞網點參加工傷保險辦法,深入實施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和實習生參加工傷保險辦法,取消了外省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張彤表示,人社部門將持續完善社保制度,探索長三角區域聯動調整和發佈高溫津貼等勞動標準,健全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佈機制,促進工資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努力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白雪 黃紅芳 金亦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