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以下簡稱《長江保護法》)正式頒布實施一週年之際,為切實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南通市海門區深刻領悟《長江保護法》精神實質,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注重強化“三個融合”,助力《長江保護法》宣傳落地生根。
一是強化與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相融合。海門區始終準確把握《長江保護法》流域立法的特點和“長江特色”,堅持法治思維繫統施治推進長江大保護,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水準,高標準打造張謇歷史文化記憶軸特色長廊;著力推動以青龍港、張謇公園為重要節點的沿江風光帶法治文化建設,同時帶動青龍河沿線觀光帶、玲瓏湖生態運動公園、東布洲長灘公園、謇公湖旅遊區、南布洲沿江景區聯動發展;通過景觀帶建設,推動風光帶、城鎮帶、鄉村帶、創新帶、産業帶“五帶”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法治海門、美麗海門樣板。
二是強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合。海門區堅決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鞏固提升禁捕退捕成果,強化規劃管控、加強飲用水源地、地下水等資源保護,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區域共治、大力推動野生江鮮禁售禁食;落實各級河長巡河、管河、護河責任,推進區域治水工程,全面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實現14條入江河流水質穩定達標;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統籌推進分散農戶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河道疏浚整治等工作,為長江生態修復、流域監管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一年,全區綜合施策,多措並舉,已在全社會形成了“不能捕、不敢捕、不想捕”的輿論氛圍並取得了較好的實效。
三是強化與推動産業升級轉型相融合。海門區全面提升執法監督效能,加強聯合執法、綜合執法,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依法嚴厲查處各類違反《長江保護法》的違法行為,全力破解制約長江大保護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真正把法律制度轉化為治理效能;著力優化産業結構,加大沿江地區低端劣質企業關閉退出力度,力爭騰退更多空間用於生活生態和産業升級,並實施上下游聯動,加強監管,減少産業發展存在的隱患,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高品質發展。(文 李迎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