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進入世界前列
來源:新華日報  |  2022-03-11 09:48:12

  原標題:江蘇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 ——人享其行物優其流,進入世界前列

江蘇: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進入世界前列

寧馬高速大方互通改擴建配套工程有序推進。 通訊員 蔣麗媛 新華日報 記者 蔣文超 攝

  3月10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江蘇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解讀新聞發佈會。《綱要》明確,到2035年,江蘇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低碳集約、智慧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屆時,全省將基本實現設區市主城區30分鐘上高鐵、60分鐘到機場,縣級城區30分鐘上高速公路、30分鐘上鐵路,鄉級鎮區15分鐘上國省幹線公路。

  細化佈局綜合立體交通網

  “當前,我省交通運輸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預計到2035年,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約3.0%,貨運量年均增速約2.1%。綜合交通網絡結構有待優化。”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金淩在發佈會上表示,邁上新征程,江蘇交通運輸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也面臨新的更高要求。

  “《綱要》將我省‘綜合立體交通佈局’細化落實為三部分。”金淩介紹,完善綜合立體運輸通道和國際運輸網絡,將突出整體性——在江蘇省原有“四縱四橫”綜合運輸通道佈局的基礎上,新增通蘇嘉、鹽泰錫常宜、寧洛“三縱”及連宿合、沿淮“兩橫”共5個通道,總體上形成“七縱六橫”綜合運輸通道格局、以南京為核心的“一核九向”放射狀通道形態。

  建設高效互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將突出融合性——圍繞建成“軌道上的江蘇”,佈局“六縱六橫”4800公里高鐵網、“三縱三橫”2100公里普速鐵路網、1400公里城市群城際和都市圈市域(郊)鐵路。佈局“十五射六縱十橫多聯”7100公里高速公路網以及“兩縱五橫”4000公里千噸級航道網。突出南京都市圈多層次機場群、環滬機場群發展,持續推動省內其他機場協調分工、特色發展。

  打造融合共享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將突出協同性——寧鎮揚樞紐板塊,重點提升南京在全國的影響力和城市競爭力,推動與揚州、鎮江一體化跨區域協同發展。蘇錫常通泰鹽樞紐板塊,重點發揮蘇州、無錫、南通的樞紐優勢,聯動常州、泰州、鹽城,與上海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連徐淮宿樞紐板塊,重點推進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連雲港國際樞紐海港聯動發展,推動宿遷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打造交通運輸現代化示範區

  “《綱要》共分為規劃基礎、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4個部分、8個章節。”金淩介紹,總體可概括為“125184”,即1個根本目的、2個分階段目標、5大發展方向、18項重點任務、 4項保障措施。

  “1個根本目的”:構建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大力推進交通強省建設,著力打造交通運輸現代化示範區。

  “2個分階段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低碳集約、智慧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具有世界級城市群特徵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高效暢達,有力支撐“123齣行交通圈”(1小時都市圈通勤、2小時暢行江蘇、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品質、智慧化與綠色化水準居世界前列。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擁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交通運輸供需有效平衡、服務優質均等、安全有力保障。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準進入世界前列。

  “5大發展方向、18項重點任務”:完善開放暢達的綜合立體運輸通道和國際運輸網絡,包括完善暢達全國的綜合運輸通道、完善面向全球的國際運輸網絡2項任務;建設高效互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包括構建一體銜接的軌道交通網、構築集約高效的過江通道等5項任務;打造融合共享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包括打造強效中轉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聯通全球的世界級機場群、江海河聯動的世界級港口群3項任務;推進綜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包括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交通與産業融合發展等4項任務;推進綜合交通高品質發展,包括智慧發展、綠色發展等4項任務。

  《綱要》明確了加強政策支持、加強實施管理等4項保障措施。

  推進重大謀劃落地實施

  江蘇位於“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疊加交匯區。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6軸、7廊、8通道”中,“京津冀—長三角主軸”“長三角—成渝主軸”“大陸橋走廊”均經過江蘇。

  “《綱要》特別強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佈局在省域內的連通。”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惠先寶介紹,總體而言,江蘇綜合運輸通道規劃佈局,實現與國家、國際運輸網絡的充分銜接,有效連通國內主要城市群及周邊省份省會城市、重要城市,切實提升全省對外開放格局;實現綜合運輸通道對主要陸路、海上和航空口岸的全連通,國家級綜合運輸通道覆蓋所有設區市;實現全省“1+3”重點功能區、“兩心三圈四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及市域間多條綜合運輸通道溝通。促進國土空間開發,有力支撐南京都市圈建設。

  打造多網融合、跨江協同、內暢外通、銜接高效的鐵路網。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表示,幹線鐵路方面,重點加快推進高鐵主通道缺失段建設,優化提升沿江、沿海、京滬等國家主通道整體效能,推進能力緊張區段的項目建設,系統提升高鐵主通道能力。城市群城際和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方面,圍繞沿江城市群以及南京、蘇錫常、徐州三大都市圈,以區域一體、功能匹配、便捷高效為重點,形成“擁江環湖環滬”的城際鐵路網和中心放射的市域(郊)鐵路網。城市軌道方面,完善南京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推進蘇州城市軌道交通成網運行,有序推進無錫、徐州、常州、南通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

  金淩表示,2022年將持續加密鐵路網絡,全面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通蘇嘉甬鐵路、滬蘇通鐵路二期和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加快寧淮城際鐵路、滬蘇湖鐵路等項目建設;持續提高公路網絡綜合效能;持續推進深水海港和重點幹線航道建設;持續優化機場佈局和功能定位。(新華日報 記者 梅劍飛 田墨池)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