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東:實現電力凈輸出 綠色“風光”這邊獨好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4-02 17:41:37

  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1663台白色風車擎天而立、迎風飛旋,數十萬塊藍色多晶硅電池板整齊列陣、沐光向陽,在南通如東沿海,有這麼一條白藍相間的“風光帶”,正源源不斷地向江蘇電網輸送著綠色“血液”。2022年一季度,如東風電、光伏新能源發電量達28.12千瓦時,超過社會用電總量9.85億千瓦時,這意味著如東綠色能源供應量已能夠覆蓋本地區全部需求,並有一定“餘力”供應其他地區,真正實現了電力凈輸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4_副本

如東風電場

  從電力“入超”到“出超”,如東新能源産業華麗蛻變的背後,是一個宏大而又具體的戰略目標——建設全國綠色能源示範城。近年來,如東堅持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推動新能源産業實現了從“小”到“大”、從“有”到“優”、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自2002年國家首個風電特許權項目落戶至今,如東已建成30座風電場,總裝機規模56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産業方面,協同推進分佈式光伏與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累計裝機容量360兆瓦。

  一年四季不間斷的海風,“吹”來用之不竭的優質能源。在離岸約70公里的黃沙洋海域,如東H6、H8、H10海上風電場265台風機一天能夠發電904萬千瓦時,可滿足4000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2022年以來,該海上風電場已累計發電超4億千瓦時。“加上如東柔直項目,2018年以來,如東共建成13座海上風電場,累計並網容量380萬千瓦,1-3月份,全縣風電上網電量達27.59億千瓦時,預計全年有望突破156.8億千瓦時,接近全社會用電總量的兩倍。”縣發改委副主任張俊介紹道,風電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與傳統燃煤火電相比,相當於每年可節約標煤548.7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82萬噸、二氧化硫5.49萬噸。

  在風電産業大踏步前進的同時,如東還不斷創新光伏産業發展模式,積極推廣漁光一體、風光一體、農光一體項目。坐落于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的通威漁光互補項目結合通威農牧和新能源板塊,上産出清潔能源,下産出綠色健康水産品,實現了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2022年一季度,以它為代表的一批光伏發電項目累計上網電量5300萬千瓦時。

  隨著“風光”效應加速釋放,如東在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悉,“十四五”期間,如東還將開發海上風電規模近500萬千瓦,力爭到2030年,建成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同時,搶抓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機遇,力爭在2023年前,實現公共機構、工商業廠房、農村屋頂建成光伏發電比例分別達到50%、40%、30%和20%。為此,如東正積極部署“十四五”光伏規劃編制工作,預計光伏規劃容量將超過500萬千瓦。(文/圖 徐書影 單佳凱 毛茜)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