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近年來,為切實提高群眾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南通市海門區通過“四型”普法,打造立體式、多元化的普法體系,通過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提升法治惠民實效。
開展固定型普法,讓“法”無處不在。海門區以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為載體,通過法治文化廣場、法治宣傳教育中心、沿江法治文化帶、鄉村法治公園、青少年警示教育館等陣地開展固定型普法,打造長期穩定的普法陣地;完善法治櫥窗建設,全區共建設村居法治宣傳欄286個,企事業單位法治宣傳板100多處;依託村居“農家書屋”,建設法治圖書室268個,藏書5.2萬冊;依託外來人口服務中心(工作站),設立新市民法治學校、法律援助工作站,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學法力度。
開展流動型普法,讓“法”入戶入心。海門區以法治文藝為頭,通過各種貼近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著力開展流動型普法活動;依託“法之韻”藝術團,自編、自導、自演法治文藝節目,在市民廣場、社區、農村等地巡迴演出;組織公、檢、法、司等部門人員成立法治宣傳教育報告團和11個法治宣傳隊,定期進企業、學校、機關進行巡迴宣講,強化普法實效。
開展輻射型普法,讓“法”無時不有。海門區通過互聯網和融媒體平臺開展輻射型普法,《海門日報》、電視、電臺開闢法治專欄,定期刊登和播報身邊的法治事件,傳播法律知識;利用區遠程辦“東洲大講壇”,通過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直接為全區幹部開設法治方面的課程;移動、聯通、電信等部門通過短信平臺定期向民眾推送普法短信,全區各類微信公眾號常態化發佈普法信息,使法治宣傳真正走進“報、網、端、微、屏”。
開展集中型普法,讓“法”振聾發聵。海門區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集中型普法宣傳,力求每一次的普法活動達到振聾發聵的效果;依託“海門之夏”開展法治文藝匯演,使觀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法律知識;通過組織部“智匯講堂”平臺,開設法律知識課堂,集中開展法律知識培訓;同時,在“3·8國際勞動婦女節”“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集中法治宣傳,提升普法效果,擴大群眾知曉率和社會影響力。(文 黃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