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條子泥草長風和,近日,有觀鳥者發現,連續數日有超過萬隻的候鳥白腰杓鷸“作客”條子泥,在“720”高潮位候鳥棲息地等處停歇覓食,場面壯觀。白腰杓鷸是新晉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物種。據專業觀鳥人士介紹,過去曾發現千余只白腰杓鷸種群在條子泥濕地停歇,今年如此龐大的種群飛臨實屬罕見。
生態好,“稀客”到。條子泥“720”是國內第一塊固定高潮位候鳥棲息地,修復兩年來,來此停歇的珍稀鳥類達100多種。在全球沿海區域潮間帶棲息地不斷消失和退化的大背景下,這塊人退鳥進逆生長的“新土”被國際社會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
作為全球9大遷飛區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重要節點,東臺沿海濕地每年會迎來400多種、上百萬隻候鳥休憩、換羽。為切實加強鳥類保護,東臺沿海經濟區與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知名高校以及紅樹林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合作,成立濕地保護、候鳥遷徙等研究機構,編制濕地修復方案,推進退漁還濕,治理互花米草,開展鳥類遷飛區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制定高潮位棲息地管理實施細則,下大力氣營造適宜鳥類繁衍生息的良好生態環境。
近年來,東臺大力踐行“兩山”理念,努力放大世遺效應,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成功走出了一條沿海高品質發展的綠色路徑。
圍繞放大世遺效應、將沿海地區打造成世界級濕地旅遊度假勝地目標,東臺高標準升級完善硬體功能設施,建成風格各異的觀鳥驛站、環境一流的遊客中心,打造最美濕地大道,先後舉辦國家A級鐵人三項積分賽、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賽事,28個網紅打卡點人氣爆棚,每年吸引超百萬各地遊客前來觀光遊玩。依託良好生態,東臺還因地制宜發展高端康養。滬蘇跨區域合作、總投資700億元的長三角康養基地項目落戶東臺沿海,一個集“醫、養、遊、健、學”五大功能于一體的高端康養高地將在這片熱土上崛起。
國際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主席、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院長雷光春教授表示,東臺沿海通過建立濕地生態、候鳥棲息保護機制,在此基礎上發展生態旅遊、清潔能源,構建出面向未來的良性發展戰略,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堪稱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的典範。(鹽城新聞網 作者 顧亞娟 陸軍 黃偉偉 攝影 孫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