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4月16日,我國航空史上在軌時間最久的“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回歸。為慶祝航天員凱旋歸來,同時也為了給青少年打造精彩的線上科普課程,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南京市鼓樓區科協聯合開展了“鼓樓雲科普——院士專家話科學”直播活動。活動第一課在4月16日上午10:00準時開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國華帶來了以“天上宮闕:從天宮到天和天夢——中國空間站漫談”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直播課授課現場
了解航天歷史,迎接英雄回家
“同學們,在剛剛開講之前,我看到新聞上報道了‘太空出差三人組’已經順利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著陸,等我們課程結束的時候,相信他們也將出艙完畢,順利結束此次‘超長太空旅行’,讓我們一起,迎接他們回家。”課程剛剛開始,康國華教授向同學們發起號召,也立刻燃起了螢幕前青少年的科學熱情。
“太空探索要做哪些工作,完成什麼任務?對人類的發展有何意義?”康教授拋出了直播課的核心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搖籃,但隨著人類的繁衍和地球的發展運行,總有一天我們要離開搖籃到地球外去尋找生存環境,這就是探索太空的意義。而航天員就是為人類發展和開拓做出貢獻的先行者,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
線上教學介面
隨後,康國華圍繞太空事業的起源,空間站發展歷史,天宮、天舟、天和三者的區別等主題,對太空探索的步驟進行逐一介紹。
權威大咖授課,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康國華教授是全國宇航技術及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機電與空間青年委員會委員,省航空航天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同時也是省微小衛星態勢感知和操控創新平臺主任,省“衛星通信與導航“協同創新中心”衛星方向帶頭人。
作為航空航天領域專家,此次講座,康教授言語生動,內容十分豐富和“接地氣”。“在準備這個課程之前,我也進行了一些設計,這個課程是一堂面向青少年的課程,我主要從航天歷史和航天重點科技項目上進行介紹,讓他們了解航天知識,增長科技見聞。同時考慮到他們的年齡,我用一些比喻,諸如樣板房,快遞員、交通工具等,讓同學們快速理解航天知識,激發航天興趣。”康國華説。
據悉,為設計此次科普雲課堂,南京市鼓樓區科協也經過了精心的思考。“我們希望豐富青少年的學習內容,使他們在課程之外接觸物理、化學、航天、科幻等多領域的趣味科普知識。此次邀請知名教授進行專家直播授課,不僅是想展示科學魅力,也是希望培養同學們動手、觀察、分析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為他們解答科學困惑,啟迪科學思維。”鼓樓區科協主席淩志介紹道。
課程反響熱烈,鼓勵青少年科技報國
通過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南京市鼓樓區科協的廣泛組織和發動,短短40分鐘的直播時間,共吸引青少年12047人次在線觀看,引發點讚數2932次,留言1531條。
授課過程中,學生們的互動和提問也讓康國華教授備受感動。“人類是可以改變宇宙的。”“為祖國驕傲。”“夢想終會成真。”“我們是中國未來的創造者。”“中國發展未來可期。”同學們的留言展現了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
“在這場講座中,同學們的提問雖然腦洞大開,但這也表示他們産生了好奇心,並開始了對太空的探索和思考,好奇是探索的第一步,為同學們能有那麼多奇思妙想的問題點讚。”康教授也用自己的方式,引導並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文 趙夢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