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全省博物館數量、品質均居全國前列,而且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博物館力”無處不在。
江蘇省內現有備案博物館335家。江蘇重視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也積極拓展與國外博物館的合作,助力博物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杜津是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觀展是2022年年初在家鄉南京打卡《國家地理》展。在這裡他看到100多幅橫跨百年的“經典瞬間”,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旁的駝峰旅行者、保存完好的古羅馬城、黃昏的卡拉尼什石陣,還有最經典的淺綠色眼眸的阿富汗少女,每幅都是享譽全球的紀實攝影殿堂級作品。“來自全球各地的頂級攝影師拍攝下這些經典瞬間,每一件作品都可直擊心靈,這就是博物館的文化力量。”杜津説。
來自塞爾維亞的葉琳娜是南京藝術學院的一名留學生,“我喜歡逛南京的博物館、美術館,在南京看過許多世界級的大展,如《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等,博物館集美學、歷史、人文等多種特徵于一體,是當地文化的一個注腳,對當今人們的審美、文化感知起到重要的正向引導作用。”
博物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對此蘇州畫家朱文輝感受深刻。2019年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暨一帶一路倡議美術作品展》上,朱文輝創作的一幅幅風姿綽約、形神兼備的仕女圖讓法蘭克福奧德市閃耀起“江蘇元素”。
怎樣更好地發揮江蘇的“博物館力”?省文聯副主席、省美術館名譽館長徐惠泉談起2018年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開展的《大橋記憶——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作品及史料巡展》,展覽中大到一幅攝影、繪畫作品,小到一張票面、一面化粧鏡,都會喚起讀者對那個“所有能想像到的東西幾乎都有大橋身影”的中國記憶,而這一有著濃郁中國記憶的展覽也吸引了許多外國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著江蘇或中國特色的博物館或展覽會吸引更多國際友人的目光。
“博物館是一個強大社會的基石,是一個讓觀眾有無限機會進行彼此溝通、交流和共同探討的地方,為不同思想的交流、不同觀點的碰撞提供了平臺,並有助於達成共識。而各國博物館間的合作,更有助於各國民眾啟迪心靈、開闊視野。”在5月12日蘇州博物館舉行的“博物館的力量”高峰對話中,大英博物館館長費舍爾説,2021年,蘇州博物館西館聯合大英博物館舉辦的《羅馬:城市與帝國》展覽開展。大英博物館已和蘇州博物館制訂好未來幾年的密切合作計劃,期待未來能與中國博物館界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新華日報 記者 付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