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九華鎮是一片紅色的沃土,近年來,九華鎮進一步用好用活本土紅色資源,打造學習教育的“鮮活”課堂,上好黨史明志“修身課”,從紅色資源中提煉紅色基因,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鬥力量。
紅色主題教育基地
細查革命印記,摸清紅色資源家底。九華兒女足跡遍佈民族解放、復興各個戰場,播撒了紅色火種。1927年至1933年間,如皋市犧牲的8位鐵血書記,在這片紅色沃土上領導鎮濤遊擊隊參加戰鬥百餘次,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氣壯山河的壯麗篇章。為細查紅色資源,九華鎮成立紅色資源普查工作小組,先後到紅十四軍紀念館、如皋烈士陵園等革命紀念場所收集整理九華籍英烈譜、十大標誌性歷史事件、散葬烈士墓經緯坐標等紅色數據,通過廣泛開展紅色文化研究,造冊登記紅色檔案,在社會各個層面掀起了學習熱潮,營造了崇德向善、繼往開來的良好氛圍。
提煉紅色寶藏,激發紅色血脈覺醒。前不久,一位93歲的老人,來到九華鎮紅色主題教育基地,詢問工作人員于鹹烈士墓的位置,工作人員將老人帶到于鹹烈士墓前,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在烈士墓前鞠躬致哀,動情講述了當年奮力搶回十九名無名烈士遺骸的往事。除了于鹹烈士墓,鎮濤遊擊隊成立遺址、紅軍橋遺址、田家埠戰鬥遺址、抗戰紀念碑等紅色印記均深深烙刻在九華這片熱土上。為緬懷革命先烈,彰顯紅色精神,九華鎮廣泛收集素材,挖掘提煉了于鹹烈士“曙光在前”、湯小冬烈士“小明想媽媽”、張聰武(南通著名實業家、教育家、清末狀元張謇孫女)“巾幗蒙難”、康夕純烈士“率眾火燒竹籬笆”等革命英雄故事,在學校、農家書屋等陣地廣泛傳播。通過提煉紅色寶藏,宣傳紅色文化,使廣大黨員、群眾充分了解發生在家鄉熱土上的紅色故事,真正讓紅色資源激蕩人心,引發共鳴。
主題黨課
精修紅色基地,創新學習教育載體。為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基因,九華鎮建成紅色教育主題基地,設計開放式展示平臺,將於鹹烈士“曙光在前”的革命故事做為主雕塑的設計構思;將提煉的十個革命故事製作成主浮雕;根據時代背景豎起英烈墻,譜上英雄譜;將轄區內的紅色遺址介紹立在長亭旁。九華鎮紅色主題教育基地同時也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鄰裡教育基地為一體。紅色教育主題基地建成以來,共開展紅色主題活動30余場,為黨政機關、學校、企業等提供高效、實用的平臺,共計參觀人數超過8000人。(文/圖 洪偉 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