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美術館與南京美術館聯合舉辦“藝術社會性的探討與實踐”沙龍公教活動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5-23 18:32:29

  5月21日,“藝術社會性的探討與實踐”沙龍公教活動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舉辦,這也是2022年省美術館第一次開展線下活動。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美術館與南京美術館聯合舉辦,聚焦藝術對個人成長體驗的作用,試圖開拓美育新路徑——用藝術抒發情感,提高自我認知。活動邀請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黃一莉老師,觀眾通過其互動交流引導、實踐案例分享等方式,將當下的情緒融入繪畫體驗中,透過“紙上世界”喚醒自我的認知與成長。 

  從藝術創作中尋找“我們”

  沙龍現場,笑容燦爛、穿著素雅的黃一莉老師向觀眾展示了被喻為“大山裏的摩西奶奶”大膽用色、線條奔放的日常生活畫作,並分享了“桃花源記:南京原生藝術作品主題展”上“精神障礙患者”天馬行空的視覺想像和特殊的藝術表達。

南京市美術館:藝術社會性的探討與實踐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23171224

公教活動現場

  沙龍現場,觀眾們積極參與討論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自我療愈。一位叫夏世鏇的奶奶,退休在家心情壓抑,用繪畫調整其心境狀態。

  黃一莉老師從這份熱情中再次感受到藝術的成長力量,她認為,藝術是由人來創造的,社會性是藝術的首要本質,往往也是人類對於社會美好生活的嚮往。

  用繪畫表達當下“心裏話”

  “梵古的右耳、蒙克的吶喊、弗裏達的斷骨……這都是畫家對傷痛體驗最直觀的表現。”黃一莉老師介紹,繪畫的過程是表現心理的過程,繪畫藝術表達也並不等於繪畫教育,前者通常是直覺書寫和自由塗鴉。譬如,有位內蒙古同學將鼻子畫成一把橫鎖,表達對草原沙化導致人們鼻炎問題嚴重的情結;在從事特殊教育美術教學的黃一莉看來,幾乎所有人都能進行繪畫表達,小到3歲兒童,大到老人,廣到特殊群體。

南京市美術館:藝術社會性的探討與實踐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23171234

公教活動現場觀眾參與繪畫體驗

  現場觀眾經過黃一莉老師的交流指引,紛紛移步至現場準備的繪畫體驗空間。每個人都釋放出了內在的“小孩”,把繪畫藝術表達和直覺、情感結合起來,用油畫棒、水溶性色彩毛筆等繪畫工具,將其眼前浮現的畫面塗抹在紙上。

  “今天,我們上的不是繪畫理論課、也不是技法課,而是自我成長體驗課,用藝術來改善自我認知。”黃一莉老師表示,感謝江蘇省美術館和南京美術館共同搭建的美育平臺,也希望藝術能為大家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現場觀眾希望江蘇省美術館、南京美術館能組織更多藝術體驗的公教活動。

南京市美術館:藝術社會性的探討與實踐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23171241

公教活動現場參與觀眾與嘉賓合影

  2022年以來,南京美術館不斷創新美術公教的各種形式,致力於為廣大觀眾提供新時代的美育機會。(文/圖 徐花石)

編輯:韓小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