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楊心怡):來自美國的埃文在張家港當了十幾年幼教,他非常擅長講故事,每個眼神、每個聲調,都能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埃文向國際在線江蘇頻道講起了他與中國的故事。
埃文帶孩子在張家港遊玩
起初,在埃文的人生計劃裏,並沒有來中國當老師這個想法。他出生於美國,畢業後進入一家慈善機構工作。但他似乎與中國有種天然的感情聯繫。“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小時候就對中國功夫、中國歷史十分感興趣。當朋友介紹有機會去中國張家港當外教老師時,我毫不猶豫地就過來了。”
故事的開始是埃文決定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
“你知道嗎,當時我一點中文都不會説,但我還是非常開心。”想起2011年剛來中國的自己,埃文顯得格外興奮,“那時候我在南京進行語言培訓,周圍的人都非常熱心地教我説中文,連賣水果的老奶奶都會糾正我的發音。”
説到這兒,埃文便繪聲繪色地模倣起水果店老奶奶的語氣:“小夥子,這個水果叫蘋果,跟我讀,蘋、果,以後可要記住。”他連抑揚頓挫的語調都模倣得有七八分像。
當中文逐漸熟悉,埃文便來到蘇州張家港德美幼兒園,成為了一名外教老師。
埃文給孩子們上課
埃文熱情、真誠,深受小朋友的喜歡,“我沒有別的秘訣,只是把學生們當做我的孩子、朋友,做他們在幼兒園裏的‘爸爸’。”言談中,埃文不認為自己有多麼優秀的教育理念與方式,但“認真”二字貫穿工作始終。
“Have a try”是他的口頭禪,他鼓勵孩子們敢於嘗試,想讓每位孩子的童年,都能生動而明艷。
“曾經我教過一名特殊的學生,他的耳朵有聽力障礙,並且佩戴了助聽器。孩子家長擔心聽力障礙影響上課,但我連用三個‘No’否定了他們的想法。我對家長説‘沒關係,可以的,慢慢來’。”在埃文的耐心教導下,孩子很快愛上了他的課,並説:“這是我上得最開心的課。”
“現在這孩子已經去特殊教育學校上小學,但在校外只要碰到都會非常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欣慰之餘,埃文轉而認真地説,“雖然孩子們會有不同,但一個好老師一定會盡力幫助每一個孩子。”
老師們帶孩子做遊戲
埃文用聰明、文明、可愛三個詞形容他眼中的中國孩子。“孩子們都非常愛學習、非常有禮貌。”埃文邊説邊揮起手,模倣孩子們每天和他打招呼的模樣,“他們每天隔得很遠就會朝我揮手,大聲打招呼‘埃文老師早上好’,那樣子簡直太可愛了!”
埃文任教的這十年,正是江蘇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十年,期間,全省推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項目”,幼兒園課程實施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埃文也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些變化:“學校教育氛圍一年比一年好,孩子們在這個階段能夠快樂地遊戲、學習,這對他們的成長十分有幫助。”
埃文不僅對教育政策豎起大拇指,也對張家港給出了完美的評價,“生生不息、茁壯成長”,是他對張家港的描述。“這裡一直都會有新的變化,新的道路、新的高鐵、新的大橋,我記得第一次去滬蘇通大橋時,十分震驚,那是我第一次見那麼大的大橋,簡直太震撼了!”埃文激動地説,“馬路乾淨、環境美麗、市民友好。在我心中,張家港是完美的。”
他也用行動印證了對張家港的熱愛。
新冠疫情期間,他擔任社區志願者,引導居民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平常遇到走路不方便的老奶奶,也會上前攙扶。他還有個獻血的習慣,“在我老婆的影響下,我隔斷時間都會去獻400毫升血。”
埃文家庭合影
提到妻子,埃文顯得尤為驕傲,聲調都升了幾分:“我老婆是中國人,是一名護士,非常敬業,在我心中她就是‘女神’。”他幽默地誇張道,“尤其是她包的餛飩,太好吃了,我一次能吃100個!”
埃文對未來生活有著明確的規劃:“我熱愛張家港,也熱愛這份職業。我在這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也上了中國戶口。我甚至想永遠當幼教,想嘗試申請相關證件,長久地留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