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11日,連續兩天夜幕降臨時,南京市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岱山新城的老百姓便被帶入到“過大年”的節奏中,逛一逛第三屆岱山新市集,成為這個雙休日必修的“晚課”。
接地氣的岱山新市集 攝影 魏福春
三年以來,西善橋街道工委、辦事處在打造“理想教育小鎮”的同時,一直在考慮能落地生根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性商旅項目。不得不説的是,街道最初的動議是“讓老百姓邁開雙腿走出家門”,選擇的關鍵詞是融合。不過,彼時在名稱上用不用“廟會”,街道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廟會,別稱廟市、節場等,是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活動,關係到宗教信仰、商業民俗、文藝娛樂等諸多方面。它是中國民間風俗,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它也曾是百姓生活的頂流,承載著無數國民記憶。
多輪思想碰撞後,街道認識到,既然廟會這種活動的産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隨著社會的發展能否體現出廟會時代色彩,便是成敗的關鍵。
於是,就有了與時俱進的傳統廟會到新市集的蛻變。
月光下的岱山新市集 攝影 魏福春
一個現象頗能佐證這個變化:新市集從第一屆完全由政府主導主辦,到第二屆部分有實力的企業和機構協辦,到第三屆已基本實現市場運作,規模和效益逐年擴大。
岱山新市集已經成為一個品牌,連續3屆新市集現場視覺創意執行人于春水,在現場引導遊客細看每一個區域的不同特色,甚至講到了每一張海報設計的用心良苦。
當地居民自編自演的節目充滿“鄉土氣息” 攝影 魏福春
新市集著力表現著當下人們認為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集休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絢麗的舞臺交給了西善民歌節,每個社區都派出能歌善舞者登臺亮相; 初見書房、班馬書院、K1文教街區等文化教育體驗區,也搭臺唱“戲”;便民服務區傳來的“磨剪子咯,戧菜刀”,讓人瞬間重拾兒時的記憶;起源於岱山新市集、風靡于南京的“後備廂”貿易,讓尋常人也能體驗創業者的獲得感。
餐飲品牌星茶會經營者李超,是岱山當地居民,也在當地開店,他連續參加了三屆新市集。他笑瞇瞇地説:“新市集是政府為老百姓辦的實事,讓消費者享了口福,讓生意人賺到了錢。”
相較岱山人3年來的快樂,新市集的持久存在,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意義則更大。
岱山新市集有著詩意的開局,與其説它成就了一個品牌,倒不如説締造了一支貼有西善符號的“文化軍團”。依靠這支“文化軍團”,自信心一直爆棚、視野開闊的西善人,正在開啟社區文化的躍進時代。(文 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