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西善”百姓安居樂業 媒體人追根溯源引思考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6-20 17:14:41

  再過50多天,即2022年8月,我年滿60周歲。

  那個時候,我35年媒體從業之路,將按下關停鍵。

  3月中旬,朋友邀約我去南京市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初見書房,聽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黃咏梅、江蘇理工學院教授李徽昭聊聊文學上的事。

  我欣然而至。去了才知曉,這已是西善橋街道“在世界文學之都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系列活動的第六回了,前5位嘉賓清一色都是魯迅文學獎得主。

南京“新西善”百姓安居樂業 資深報人退休前追根溯源引思考_fororder_24

西善橋街道公園一景 攝影 范素麗

  西善處處皆美景

  近年來,西善橋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大教育助推社會治理為抓手,大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理想教育小鎮”建設,為社區賦能,為社會助力,不斷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居民獲得感、認同感和歸屬感顯著增強。

  小社會蘊藏著大世界,西善的昨夜今晨,一定發生過跌宕起伏的故事。

  我擬定了採訪計劃,並得到西善橋街道黨工委的支持與協助。《江南時報》也決定在頭版開闢《文化人眼中的“新西善”》專欄。

  兩個月以來,我每週都會去西善採訪,寫一篇推一篇,兩個多月發表了《“岱山實踐”為社區發展賦能——社會學家邱建新解析西善變遷》《孩子的心聲誰來傾聽?南京西善“愛·説課堂”建起對話平臺》《止一堂文化品牌創始人徐曉亮:西善文創“南京先生”系列十分亮眼》等9篇系列專題報道,追根溯源,再現西善嬗變史。

南京“新西善”百姓安居樂業 資深報人退休前追根溯源引思考_fororder_25

西善橋街道文藝匯演 攝影 范素麗

  “原來你也在這裡”讓我驚奇

  西善的變化,可以用脫胎換骨來概括。

  4月11日,《文化人眼中的“新西善”》專欄首發,開篇人物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社會學博士邱建新。

  其實,邱教授太忙很難約到。約好採訪的那天,他卻突感身體不適,但他還是在去醫院途中堅持繞到我們説好的地點碰面交流。

  邱教授善於表達,經常上電視節目,上下五千年張口即來,説到專業涉及的社會治理問題,更是滔滔不絕。他談到了走進西善的動因與收穫,認為西善的重大變化來自於頂層設計,只有定位準確才能奠定“新西善”的現在和未來。

  和邱教授相比,著有《課堂的革命》《教育是什麼》的沈思老師,語言表達方式則是不緊不慢,娓娓道來。他將“沈思工作室”西善花苑小學課題實踐做得風生水起,以新穎的“愛·説課堂”形式刷新了很多家長和老師們對教育的認知。

  系列專稿中,還有教育家劉燕芳融入西善片區教育,留下“燕子老師”的時空暢想曲;媒體人王世停挖掘西善從“不起眼”到“了不起”的嬗變;青年作家孟昱用文學和情感記錄“岱山實踐”;岱山實小培養有書卷氣的陽光少年;“設計師”阿甘在西善助推313家各類社群組織蓬勃發展;成都人徐曉亮把止一堂文創在西善加以複製和創新,讓“南京先生”成為一張“善”名片觸動人心,形成了一股如書家力透紙背般的氣勢,將西善的理想、教育、文化引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非常有意思的是,9位社會賢達中,有的人相互熟悉,他們“會師”西善,不約而同地發出“原來你也在這裡”的感嘆,不由得會心一笑。

南京“新西善”百姓安居樂業 資深報人退休前追根溯源引思考_fororder_26

西善橋街道美景 攝影 范素麗

  “西善的明天會更好”

  西善面貌大變樣,已成為宜居之地。

  這裡馬路寬闊,綠化率高。下小雨時,空氣濕漉漉的,滾著雨珠的樹葉,在風中搖曳,都市氣息中瀰漫著“鄉村味道”。

  在當地幹部眼中,老百姓遇著再小的事都比天大,只要找社區,件件有著落。有這樣的幹群關係,就有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一片祥和的社會環境。老百姓可以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悠閒地釋放自己的人生追求。

  為專欄撰稿採訪時,我就遇到了生活在岱山幾十年的“居民作家”張大明老先生,他寫了部老張家的“人世間”,這部60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説《家世》(上下卷),由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我去採訪張大明,發了篇《六代人的奮鬥歷程躍然紙上 長篇小説<家世>出自西善人之手》的新聞報道,引發關注。僅今日頭條的閱讀展現量就達7.2萬人次。

  有一次採訪中,我還在西善橋街道齊修社區遇到一位名叫唐日祥的老漢,他初中文化,退休後也在家裏吭哧吭哧地寫小説。他説,寫好了請我看一看,不奢望能出版,就是愛好文學,記錄人生。

  無論是張大明、還是唐師傅,都讓人從一個側面看到了西善文化生態的清晰面貌。生活在“理想教育小鎮”環境中的居民,能生長智慧、增長力量,活得滋潤、健康、快樂。

  總計近3萬字的這組系列專稿,以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和客觀理性的剖析,探討了“‘新西善’何以成為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樣板”的話題。

  我慶倖有這個機會將退休前的系列終稿,定格在西善與時俱進的故事中。

  自4月11日至今,這組系列專稿在江南時報首發,又在新華網、人民號、學習強國、國際在線、新浪網、鳳凰網、網易、澎湃、搜狐、江蘇臺荔枝新聞、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等主流媒體刊發,吸引讀者廣泛關注。

  “西善的明天會更好”,是所有被採訪者共有的聲音。(文 梁平)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