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7月12日,南京中醫藥大學團支部成長驛站“綠水青山實踐團”先後來到南京市高淳區青山茶場、秋亞家庭農場等單位,進行鄉村振興及生態發展調研學習。
實踐團合影
青山茶場以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青山茶場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團支部成長驛站“綠水青山實踐團”的第一站。7月9日上午,在現場,場長葛才吾熱情地向實踐團的大學生們介紹了茶場的發展與茶葉生産的工藝流程。青山茶場始建於1956年,總面積達5000多畝,是江蘇省四大茶場之一。葛場長表示,生態環境好是當地茶葉高品質發展的優勢所在。在回答實踐團成員提出的“長期種植單一茶種是否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時,葛場長説:“茶樹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作用,只要合理種植就不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葛場長自豪地告訴大家,青山茶場帶動周邊上萬農民就業,使他們每年都有較為穩定的收入,大大提高了採茶工的幸福指數,同時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秋亞家庭農場發展生態農業大手筆
結束對青山茶場的調研之後,“綠水青山實踐團”的同學們又趕往秋亞家庭農場。秋亞家庭農場坐落于高淳區義保村江家墩,盛夏的鄉村,碧綠的稻田一望無際,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值得一提的是,秋亞家庭農場旗下的“秋亞牌有機稻香米”曾獲得“南京好大米”金獎、“江蘇好大米”特等獎等獎項,並在2022年獲得“江蘇米匠”稱號。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團委組織宣傳部部長瞿丹楓(右)與秋亞家庭農場場長孔秋娣合影
據秋亞家庭農場場長孔秋娣介紹,他們當初成立家庭農場,是希望為家鄉人民帶來更多綠色健康的食品。農場成立後便採用“綠水稻鴨”的生態模式,“綠色無污染”成為農場的初心和堅持,農場不施用化肥、不用除草劑,後來又增加了“稻鴨混養”方式,讓鴨子代替人工除蟲,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大米品質。
近年來,農場逐步實現機械化、科學化生産,有效保證了農場實現高産量、高品質和高銷量。
在銷售渠道上,農場既守正又推新。在“互聯網+”銷售發展流行的背景下,秋亞家庭農場除原有的公眾號、餐廳、南京優質農産品協會等渠道外,也逐步開始探索嘗試抖音等平臺的線上銷售,但限于專業性,目前還仍處在探索階段。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孔秋娣寄望未來能夠將農場打造成農耕、農旅、農文、農教相結合的實踐文化園,探索出一條加快農業發展的新途徑,致力於為遊客提供更好的休閒觀光旅遊服務,讓遊客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增加實地體驗插秧、拔草與收割、與家禽親密互動等體驗項目。
“綠水青山實踐團”走出來沉下去見實效
南京中醫藥大學注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由來已久,校團委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常態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多項活動獲得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新聞出版局、團省委聯合頒發的先進集體獎,同時也有多名社會實踐成員獲得先進個人獎。
活動現場合影
實踐團成員表示,此次實踐體驗讓他們感悟到良好的生態環境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福祉,感受到農民朋友已經從以前的“盼溫飽”發展到“盼環保”,從過去的“求生存”,到如今的“求生態”,綠色、高品質發展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和願景。在調研返程的路上,大家無不感嘆,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提倡綠色發展以來,江蘇廣大鄉村快速發展。(文/圖 范偉 龔紫陽 王思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