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一帶取樣。
科研人員完成水面五分鐘的魚卵及仔稚魚的採集和收集。
科研人員對採集的早期資源樣品進行分類鑒定和研究。
傍晚時分,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船行進在長江潤揚大橋段。
科研人員在長江泰州大橋段進行水生生物資源監測。
科研人員對魚類水體環境定點監測。
科研人員正在分揀從長江中取樣採集的仔稚魚。
長江潤揚大橋段,科研人員登上採樣船,走航調查長江魚類資源和“三場”生境。
2021年1月1日,長江“十年禁漁”全面開啟,拉開長江生態保護帷幕。2022年,是長江“十年禁漁”的第二年。
5月至7月是長江魚類繁殖的旺盛期,為系統掌握長江下游魚類資源的繁衍現狀,摸清2022年魚卵及仔稚魚資源的“家底”,每天早晨6時許,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登上採樣船,採集魚卵及仔稚魚和環境DNA樣品,監測水文水環境狀況,分析長江沿線魚類資源發生的時空動態,從漁業資源角度研究長江大保護的生態效果和資源修復狀況。他們頂著風浪和酷暑搏擊江上採樣、利用魚卵及仔稚魚形態鑒定和分子鑒定結合的技術建立數學模型,探索魚類早期資源發生的真諦。
從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南京新濟洲,到南通啟東附近的崇明島,約1200公里的長江江蘇段岸線,江蘇多措並舉加強漁政執法監督,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構建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嚴格涉漁工程影響評價,狠抓生態補償措施落實。
如今,長江禁漁效果初顯,長江流域健康的水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態系統正在逐步恢復。長江裏的青、草、鰱、鳙“四大家魚”的種群數量增長趨勢明顯,長江刀鱭(俗稱“長江刀魚”)的資源量正在從曾經的衰竭逐漸走向歷史同期的峰值,站在長江邊你或許還能看到長江江豚的微笑……長江流域現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魚類420余種,長江特有魚類180余種。
長江“追魚人”正用一個個例證、一組組數據詮釋“長江禁漁”和“長江生態大保護”的戰略意義,描繪著長江母親河更加美好的未來。(新華日報記者 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