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合長江社區講好“長江故事”,發展四季旅遊——水杉林下好“風光”
龍袍街道長江社區水杉大道。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董家訓 攝
水杉挺拔,枝繁葉茂,綿延十里,滿眼蒼翠……7月16日,正值小暑,站在南京市六合區龍袍街道長江社區水杉大道上,頓覺暑意全消,市民鬱偉端起相機,輕按快門,定格鄉村美景。
“這6萬餘株水杉樹,多是上世紀60年代南京、揚州、六合等地的下鄉知青栽種……”社區網格員張彤彤還有另一重身份——長江漁村旅遊講解員。水杉林下,她給南京日報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漁村“蝶變”的故事。
長江社區因瀕臨長江而得名,上世紀60年代還是一片因長江拐彎而逐漸形成的荒灘。經多年改造,昔日荒灘成千畝良田,耐水濕能力強的水杉被廣泛種植,再加上水網密布,適宜發展水産養殖,不少人陸續遷居於此,以養魚、打魚為生,一個小漁村漸漸崛起。
時光流轉,到了本世紀初,除少數堅持養殖“四大家魚”之外,村民大多逃離艱苦的打魚生活,選擇外出打工。然而,隨著水杉蔚然成林,在龍袍蟹黃湯包這一招牌美食的“加持”下,城裏人被這一眼望不到邊的林蔭大道吸引,陸續走進村莊觀光休閒。看著一撥接著一撥的市民慕名而來,2013年,六合啟動長江漁村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
整治村容村貌,改變村莊“蓬頭垢面”的形象;水泥路“變身”柏油路,修建臨水木棧道……“硬體”完成升級後,長江社區還遍植油菜、二月蘭等。春暖花開時節,黃色的油菜花、紫色的二月蘭競相綻放,美不勝收。“顏值”刷新的長江社區,先後獲得“省康居示範村”“省生態村”“省最美鄉村”“國家森林鄉村”等多張靚麗“生態名片”,成為熱門打卡地。
看著家門口遊人不斷,長江社區三組村民程斌放棄某電器商城銷售負責人的崗位,回鄉辦起了農家樂——程二生態休閒農莊,從4張桌子起步,快速成長為擁有20個包間、能容納200多人同時就餐的區域性招牌農家樂。剛剛過去的週末,雖然高溫仍在持續,但記者在農莊看到,門前的小轎車排起了長龍,登門吃農家菜的遊客絡繹不絕。“週末常常爆滿,需提前訂座。”程斌介紹,2021年,農莊總營收近400萬元,創歷史新高,純利潤達100萬元。
鄉村旅遊風生水起,不但鼓起了程斌的錢包,也吸引了投資人的目光。瞅準商機,2021年11月,從事工程建設的董家超租了長江社區四組的一棟閒置民房,斥資近百萬元打造了杉餐居農家樂。前不久,農家樂正式開門迎客,吸引不少人前往嘗鮮。
“長江社區因江而生、因江而興,必須鍥而不捨守護長江生態、講好長江故事,賦予鄉村旅遊更多內涵。”社區黨委書記陳林告訴記者,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底,長江社區長江岸線濕地保護區黨支部應運而生,聘請黨員、群眾等組建志願者服務隊,不分寒暑在保護區內開展巡查,並搭建技術監管網絡,實現“全過程、全覆蓋、全天候”監管,向破壞長江岸線的違法違規行為説“不”。
長江生態持續向好,緊鄰長江社區的龍袍長江濕地公園內,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蹤跡頻現,甚至還留下了“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的身影。“這兩年冬天,扛著‘長槍短炮’的觀鳥愛好者,成了鄉村旅遊生力軍。”張彤彤介紹,如今,在長江社區,“春賞花、夏乘涼、秋品蟹、冬觀鳥”的四季旅遊格局已經成形,2021年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
鄉村旅遊業態不斷豐富,送來了就業崗位。村民徐遠寶負責維護村內環境衛生,還在農業企業務工,一年下來有2萬多元的收入,“加上90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我和老伴根本花不完,日子過得很風光。”
新時代的“長江故事”仍在續寫。眼下,佔地60畝的長江社區特色魚養殖基地項目正有序推進中,預計2022年底建成投用。“我們與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合作,示範養殖長江水系淡水名貴經濟魚類長吻鮠,引領社區水産養殖産業向高端攀升,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社區黨委委員、居委會副主任徐強説。(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孫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