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走到今天,應該感謝南京” 作家徐則臣“回家”話《北上》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8-15 21:22:47

  8月14日,南京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在“初見·知旅共同體”舉行“在世界文學之都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第十回)活動,“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獎項得主、著名作家徐則臣,圍繞“運河”“放牛”“火車”“遊學”“讀書”等話題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南京作家徐則臣“回家”話《北上》_fororder_圖片 1

活動現場

  此次活動由西善橋街道聯袂南京止一堂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由知名評論家、江蘇理工學院教授李徽昭主持。西善橋街道相關領導、南京止一堂文旅總經理徐曉亮以讀者身份參與訪談。據李徽昭介紹,徐則臣從成名作《跑步穿過中關村》到“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如果大雪封門》、“老舍文學獎”獲獎作品《耶路撒冷》,再到“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北上》,以及最新作品集《青城》,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了長江南北、大運河上下的歷史文化,不同的城市文脈以及文學的時代精神。

  “回南京”而非“來南京”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徐則臣出生在連雲港東海農村。他自幼生活的地方被河流環繞,對河流有著與生俱來的特殊感情;初中時,他在鎮上讀書,學校門口便是一條運河;後來他到淮安讀書,住的地方緊挨京杭大運河。這些經歷成為他小説創作的背景。在他26年的創作生涯中,大概有20年的時間一直在寫京杭大運河。隨著對這條河的了解越來越多,他覺得到了可以把這條河作為主角來寫的時候,《北上》呼之欲出。當天交流中,徐則臣和讀者相對而坐,樸實的程度讓人多少有些意外。這位叱吒文壇的作家,説話嗓音渾厚,普通話也標準,讓人感覺舒適。

  徐則臣謙遜地説:“對我來説,南京是我的老家,20年以後再回到南京有一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一句“回南京”而非“來南京”,一字有別,卻透露著濃濃的鄉愁。徐則臣不無感慨地説:“我在南師大唸書的那幾年,像蘇童、葉兆言、畢飛宇、韓東、魯羊等老師輩的作家,經常有機會見到求教。我還去過葉兆言老師家做採訪,我記得和葉老師的對話,對我以後從事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徐則臣説:“南京對於我來説是純粹的‘世界文學之都’,這些作家都是我的前輩,他們身上的匠人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我能走到今天,應該感謝南京,這裡是喜歡文學或從事文學創作的人的福地,是作家的搖籃。”

  文學的意義

  《北上》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大水湯湯,溯流北上,該小説跨越運河的歷史時空,探究普通國人與中國的關係、知識分子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探討大運河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的重要影響。

  徐則臣認為,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説,最重要的認知不是我們看到的一條線、兩條線、紅的、綠的地圖,而是文學作品。“換句話説,文學可能是認識一個國家最好的地圖。文學到底有什麼用,徐則臣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説:“你唸唸不忘的文學經典可能不會影響你一日三餐,但會改變你一輩子的走向。”

  徐則臣表示:“不希望文學立馬改變什麼,立竿見影,但它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樣的詩句,沒有《紅樓夢》《聊齋》,能想像我們今天的生活會多麼乏味。這些年,很多人都會遇到內心慾望無法在現實中得到滿足的問題,以現實的邏輯無法解釋這個問題時,需要文學來解決,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重新回歸到文學世界,這可能就是文學的意義。”

  “如果有理想,就不能躺平。” 

  徐曉亮説:“1998年,我第一次接觸徐則臣的小説是《跑步穿過中關村》,我買了一套。我在很多城市工作生活過,年輕的時候都是跑步的姿態,所以我看到小説中的人物激昂向上的精神,很受觸動,感覺小説中的人物就是我生命中非常熟悉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那是閱讀帶來的力量,閱讀能為我們帶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南京作家徐則臣“回家”話《北上》_fororder_圖片 6

徐則臣為讀者簽名

  “在世界文學之都與文學大家面對面”已進入到第十回,提升了很多受眾的讀書興趣。徐則臣説:“今天這個世界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複雜。書是公平的,讀書會讓人變得自信,這個很重要。今天的生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我們亂了陣腳還是淡定,我覺得與個人的修為有很大關係,修為不是憑空而至,讀書解決了我們的修為問題。”

  徐則臣還回憶起20年前逛書店的情形,那時南師大附近有很多小書店,他每週會乘3路公交車從隨家倉到新街口,沿途都有書店。南京的每家書店在哪兒,有什麼新書,擺的位置跟過去有什麼區別等,他全知道。“西善橋打造理想教育小鎮,讀書蔚然成風。今天來了這麼多人我一點都不驚訝,我覺得這就是文化引領的西善橋和文學生活中的南京。” 

  活動現場,系列活動發起人徐立也分享了閱讀《北上》的感受,他説:“把《北上》放在當代長篇小説的橫切面來理解,會覺得分量很重。‘北上’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展現的是人生的各種各樣的風景和經歷,行進在這條‘河’上,會有各種遭遇,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成為良師、朋友至交,有的會難免發生各種各樣的碰撞和矛盾。所以,《北上》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我看到了一種人生常態,同時感受到了奮鬥者的力量。在場的讀者如果想今後的人生更精彩,面對艱難和挫折能勝似閒庭信步,完全可以從《北上》中找到力量和答案。”(文/圖 梁平 范素麗)

編輯:韓小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