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錨定造船強省 “新藍海”中啟新程
來源:新華日報  |  2022-08-23 10:59:35

  原標題:我省加快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船舶與海工裝備産業高地——錨定造船強省,“新藍海”中啟新程

  作為全國船舶海工産業第一大省,放眼大江大河、深海遠洋,處處都有“江蘇造”船影。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産業競爭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造船強省,著力促進江蘇打造全國領先、全球有影響力的船舶與海工裝備産業高地。

  8月22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相關主管部門圍繞若干政策措施進行解讀。

  錨定航向,船舶海工第一大省遇挑戰

  2021年,全省造船完工量1643萬載重噸,佔全國總量的2/5,佔世界市場份額超過1/6,全國造船完工量排名前20家企業中,江蘇省佔8家。

  尤其是近年來,在加快建設造船強省的過程中,江蘇省船舶海工産業發展呈現“重”“新”兩大特色——

  一方面,通過省重大項目服務機制推進船舶製造項目加快建設和船舶産業強鏈補鏈,惠生特種浮式液化船等一批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予以重點推進,有效提升江蘇省船舶産業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交付一批世界首制、中國首制重大裝備和大國重器,“蛟龍號”“勇士號”“奮鬥者號”、亞洲最大重型“天鯤號”絞吸疏浚船等創造多項新紀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錨定高品質發展的“産業航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為推進船舶産業創新發展,提出大力培育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全面提升高技術船舶和豪華郵輪遊艇産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製造等內容,“這為推進船舶産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規劃指導、明確了工作目標。”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説。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從國家層面看,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善的長三角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綜合産業集群”,作為船舶海工第一大省,江蘇責無旁貸。江蘇省也提出瞄準世界領先,對標世界一流,到2025年,建成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製造業集群,打造一批船舶海工裝備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的具體目標。

  當前,江蘇船舶與海工裝備産業進入新發展階段,2021年國際航運市場超預期復蘇,“碳達峰碳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國際海事環保新法規即將生效,綠色智慧新能源等新興市場需求顯現,都給江蘇船舶産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不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綜合成本上漲過快壓縮船企盈利空間,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仍面臨較大挑戰。

  在此背景下,《若干政策》應運而生。

  四個“緊扣”,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此輪政策有哪些內容和特色,與之前政策相比又有哪些改進和補充?

  翻看《若干政策》,共分六部分18條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提升産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推動行業“智改數轉”、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強用工保障與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力度、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保障等內容舉措。

  “《若干政策》力求解決當前制約江蘇船舶與海工裝備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緊密銜接江蘇已出臺的相關政策,主要特點體現在四個‘緊扣’。”省工信廳副廳長李強解讀説,即緊扣國家規劃導向和重大戰略佈局,抓住國家建設“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善的長三角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綜合産業集群”的戰略機遇;緊扣産業強鏈補鏈,聚焦全省“531産業鏈遞進培育工程”,打造品質高端、信譽過硬、市場公認、在全球具有領先水準的“江蘇船舶精品”;緊扣創新引領,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佈局重大研發端和製造端創新平臺,加快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緊扣“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

  比如,瞄準“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若干政策》提出包括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搭建産業鏈供應鏈集成平臺、培育江蘇船舶海工品牌等4項具體政策措施。

  “江蘇省在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領域提出佈局‘一集群一基地一集聚區’。”李強補充介紹,江蘇省將把“通泰揚”地區建設成全球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善和最具活力的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製造業集群;在南通市、連雲港市、鹽城市加快建設沿海區域特色産業基地;培育南京特色甲板機械、泰州艙室機械、鎮江動力系統集成、無錫海洋探測等一批沿江腹地特色配套集聚區。

  圍繞船舶海工領域“智改數轉”,江蘇省已完成船舶行業“智改數轉”實施指南初稿編制,目標到2024年,完成全省船舶行業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診斷調查;定點企業制定個性化的“一企一策”實施方案,實現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精準實施;新增智慧製造車間15個以上,智慧化生産流水線20條以上;完成江蘇省船舶行業智慧製造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推動更多船舶企業接入應用。

  協同“護航”,助力産業提檔升級“再揚帆”

  隨著《若干政策》出臺,如何錨定高品質發展的“航向”,朝著目標貫徹部署“再揚帆”,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決策部署,也有賴於各部門的協同“護航”。

  “對於船舶海工重大項目,我們給予優先辦理,並支持沿江岸線資源優化整合,促進産業集聚。”江蘇海事局副局長徐偉表示,海事部門將發揮職能和專業優勢,重服務、強保障,確保江蘇省船舶海工産業“穩健前行”。未來,將開闢更多“綠色通道”,便利信用良好的船舶海工企業抵押融資,助力産業發展。為強化安全保障,當前,江蘇海事部門正積極構建水上交通一體化組織指揮體系,全面“護航”船舶海工下水、出塢、舾裝、試航,同時,通過個性化交通組織服務,為超大型豪華郵輪、超大型散貨船、超大型油輪、超大型集裝箱船安全穩定“通航”創造條件,支持企業承接相關工程項目。

  破浪前行,揚帆向世界,江蘇還在持續創新,全力搶佔技術“新高地”。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趙揚威表示,“十四五”期間,省科技廳首先將圍繞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提升産業自主可控能力。其次,加強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太湖實驗室,支持南通、鎮江、泰州、揚州等地新建相關創新中心、研發中心。同時,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攻關任務,構建産學研、産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聯合聯動創新機制,並支持高校加強船舶海工學科建設,培育産業急需人才,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進一步提升産業活力,增強産業競爭力,還需優化服務。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周體光介紹,交通部門正積極協調,將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省重大工業項目清單的船舶海工項目納入相關港口總體規劃,支持打造大型LNG運輸船製造企業等先進製造業集群。還將強化引航服務保障,指導引航中心優先引航修造船舶;優化提升船舶檢驗服務能力,完善長三角營運船舶“通檢互認”機制,並推廣30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舶”檢驗優化試點成果,助力江蘇省船舶海工産業更好地徜徉“新藍海”。(新華日報記者 付奇 王夢然)

編輯:韓小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