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同裏古鎮:繪出一體化發展靈動畫卷
來源:新華日報  |  2022-08-26 12:32:52

  原標題:國家級開發區與千年古鎮互為依託 繪出一體化發展靈動畫卷

蘇州同裏古鎮:繪出一體化發展靈動畫卷

同裏古鎮風景。 (吳江同裏鎮供圖)

  7月27日,2022“同趣同裏”文旅消費季暨“濕地樂遊季”系列活動發佈儀式舉辦,圍繞科普研學、文旅惠民和生態遊樂三大主題推出系列精彩活動;8月4日,“卿在同裏·心悅今夕”七夕夜集市在同裏古鎮退思廣場開市,2022退思園夜遊“退思畫境”迎來首場演出……在吳江區同裏鎮,古鎮解鎖了新玩法,自然生態更加觸手可及,文化浸潤在百姓身邊。眼下,同裏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深入推進,無疑將為三十而立的吳江開發區高品質發展賦能添彩。

  一個兩千億能級開發區和一座千年古鎮互為依託,成為吳江區一個獨特的發展景象。這種融合始於2013年,吳江開發區與同裏鎮合併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及至2019年區劃調整後,吳江開發區又代管同裏鎮,統籌區域內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隨著蘇州“市內全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推進,千年古鎮與産業新城更是在深度融合中頻頻擦出火花,既為開發區營造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同裏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開啟全域旅遊新體驗

  這幅精彩的一體化“雙面繡”,既勾勒出吳江開發區鋼筋鐵骨勾連而成的天際線,也形塑出同裏鎮人文薈萃的地平線。生態稟賦、田園魅力、人文張力在此交匯,給遊客帶來了全新體驗,也為同裏鍛造出獨一無二的全域旅遊新格局。暢遊同裏,日夜皆有不同的精彩。

  盛夏的上午,在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的遊客張靜靜看來,靜謐陰涼的同裏國家濕地公園成了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從遊客中心搭乘著電瓶車出發,荷塘生態區、草本植物園等自然景觀在眼前不斷變化,不時有鷺鳥從林間一掠而過;下了電瓶車,轉乘遊船,感受沉舟側畔千帆過的趣味;喝咖啡、做手工、體驗林間赤足行走、到知青公社嘗一頓地道的鹹肉菜飯……度過了愉快而充實的半日,張靜靜豎起了大拇指:“都説同裏古鎮美,沒想到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又好,還能吃能玩,真的靈格!”

  作為同裏的三張“國”字牌之一,吳江現代農業産業園同樣不可錯過。對本地大三學生朱凡來説,這裡是每年暑假的必遊之地。午飯後,閒來無事的朱凡便背上相機來到園區,記錄下沿途的風景和見聞。“無人機作業區真的不需要人操作就可以除草施肥,監測區裏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就能監測到病蟲害,不到鄉間來看看,還不知道我們的鄉村已經發展到這麼高的水準了!”朱凡興奮地説。從觀景臺放眼望去,6月插進地裏的秧苗,如今已然拼出一幅“喜迎二十大”的稻田畫來,這番壯麗景象更是引得她連連按下快門。

  夜晚的同裏古鎮,則別有一番令人流連的風味。多名身著旗袍的女子在典雅的琵琶曲中翩翩起舞;手碟與洞簫的中西結合,營造出如詩如畫的意境……退思園內,一處處精妙的設計讓遊客們讚不絕口。“同裏的夜景燈光非常有創意,尤其退思園內燈光加實景演出,氛圍很美妙,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遊客趙基讚嘆地説。他還聽説,月底這裡將推出“退思畫境”實景燈光秀,通過應用MR虛擬現實、AR增強技術,將現代元素與古典園林創新融合,打造更為豐富的文旅體驗。

  千年古鎮煥發新活力

  古鎮、運河、濕地、萬畝良田……儘管坐擁資源紅利,同裏鎮卻並未因循守舊,而是積極融入開發區的創新思維,在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想方設法激活農文旅融合發展資源,鍛造出鮮明的發展優勢,讓千年古鎮的發展活力歷久彌新。

  走在同裏古鎮清澈的河道邊,每隔50米,就能看到一個紅色的消防潛水泵。它們一半靠在岸邊,一半潛入河中,控制箱就設在一旁。一旦發生火災,即使是普通居民也能第一時間按下按鈕,直接抽取河水進行撲救。在同裏古鎮區,明清兩代建築佔建築總面積的70%,防範火災成了古鎮保護的頭等大事。設立這些河浜固定消防泵裝置,正是同裏保護古鎮建築的創新之舉。

  不僅如此,作為全省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鎮,同裏對古鎮區文保、控保建築進行深入調查摸底,建立電子數據庫,同時每年拿出門票收入的5%—10%用於保養修繕。而在民俗文化方面,同裏每年舉辦“同裏之春”國際旅遊文化節,建成同裏水鄉民俗文化展示館,積極推介同裏剪紙等非遺文化,開展暮鼓晨鐘、中秋燈會等民俗節慶活動。

  江南水鄉中,同裏已是古鎮旅遊行業的佼佼者,如何在全域旅遊高品質發展中繼續保持領先?同裏古鎮堅持錯位發展,出臺夜經濟政策,打造“同裏月光文旅經濟”,通過推出實景式巡迴演出等,實現業態多元創新。8月3日,同裏古鎮同時獲第二批國家級、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現場授牌。

  如果説新業態的融入,為古鎮帶來了人氣,那麼數字技術的賦能,則讓遊客體驗變得更加舒心便捷。打開“同裏旅遊”微信公眾號,點擊“農文旅超市”選項,動動手指就能預訂門票、住宿、餐廳,還能組合定制電瓶遊船、船宴等個性化旅遊産品,甚至足不出戶就能把狀元蹄、雞頭米等同裏特産“帶回家”。

  這間線上“農文旅超市”是同裏建設智慧景區的關鍵一環。自2018年以來,同裏古鎮主動適應數字化趨勢,啟動同裏智慧景區建設工程,通過自動售檢票系統等多個子系統的聯合應用,基本實現了景區管理端的數字化升級。此外,同裏古鎮還率先試點數字人民幣應用,積極拓展數字人民幣在景區的消費場景,引發市民廣泛參與。

  立於新時代的坐標繫上,同裏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軌跡和開發區與時俱進的精神理念相互交融,共同交織出市域一體化發展的錦繡詩篇。

  走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

  在吳江開發區的助力下,同裏紮實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在注入發展活力的同時,也正在走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為未來行穩致遠留下了更多經驗啟示。

  對同裏這樣一座以旅遊業為主的古鎮來説,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不僅是要營造令人嚮往的美麗風景,更是一項牽動全域高品質發展的引領性工程。同裏堅持“不要盆景要風景”,系統實施全面更新,帶動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諸多領域齊頭並進,提升城鎮能級品質。

  伴隨著夏日的陣陣蟬鳴,走進肖甸湖自然村,只見磚房民居錯落有致,繁花翠草點綴其中,目之所及,步步皆景。“我們充分用好同裏國家濕地公園這張優質‘名片’,大力扶持村內民宿、農家樂等旅遊配套産業,找到一條生態自然的發展道路。”肖甸湖村黨總支書記丁建國説。目前,同裏鎮和肖甸湖村已完成了對初見民宿、天空之村等民宿周邊環境的提升,並積極規劃,與知青食堂、叢林咖啡館等資源進行聯動,形成完整的産業功能板塊。

  發展全域旅遊,既是一項引領性工程,也是一項惠民工程。在同裏人看來,讓百姓成為受益者是不遺餘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根本旨歸。

  烈日下,剛給水稻施完肥的種糧大戶王建林一把抹去臉上的汗,望著長勢喜人的300多畝水稻田,露出了滿足的笑容。當初,在得知家鄉北聯村納入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建設範圍內後,王建林毅然結束打工,返鄉包地種糧,如今憑藉著種植水稻,年收入達到近30萬。“以前守著聚寶盆而不知,如今抓住了好機會,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他感慨地説。

  同裏國家濕地公園積極吸納周邊村民前來就業,目前園內就業村民達66人;隨著吳江捷運系統T1示範線一期工程的通車,市民遊客從同裏古鎮單程往返軌交同裏站的公交出行時間從原先的至少40分鐘減至12分鐘……在同裏,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便利。

  古鎮與園區,文化與産業,吳江開發區和同裏攜手繪製的這幅發展“雙面繡”正變得越來越靈動。隨著同裏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不斷推進,這座千年古鎮必將迸發新時代生命力,在市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中為吳江開發區積蓄起愈發濃厚的人文底蘊與更加強勁的高品質發展軟實力。(新華日報 作者 陸潔晴 崔怡璇)

編輯:楊心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