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精緻城 蘇州相城黃橋厚植“精神家園”的根與魂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9-15 17:10:15

  近年來,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因地制宜、精心謀劃、率先行動,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主題,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厚植於民,切實將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打通至“最後一米”,讓文明大篷車駛入尋常百姓家。

  高位謀劃、頂格推進,構建“三級多點”的文明實踐陣地鏈

  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黃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建設工作;發佈執行“篤行治理、橋見新顏”所長項目及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項目”,打造“一所一站”“一站一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品牌;成立基層社會治理督查工作專班和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建設專班,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依託黃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街道完善活動報名、宣傳展示、積分兌換、供需對接等功能,與市、區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標準統一,充分發揮“群眾點單、平臺派單、志願者接單”相貫通的工作模式,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線上線下協作運行;充分發揮“荷香黃橋”微信公眾號及各大媒體平臺作用,搭建信息速遞、文明傳播、凝心聚力的文明實踐網絡平臺。

  街道開發利用小區門房、社區周邊用房等可開放區域,打通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道德講堂、文體中心、智慧社區電視雲平臺、中小學、幼兒園、圖書分館、書香苑、書場、高新技術企業、健身活動場地等平臺和資源,充分激活街道閒置資源、共享區域資源。

  奮楫篤行、賡續活力,打造“創新競進”的文明實踐生力軍

  近年來,黃橋街道以“老書記講習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為陣地,堅持理論宣講“大眾化”與“化大眾”相結合。2022年,“老書記講習所”提檔升級為“老書記傳習所”,不斷學習老書記們“大主題,小切口”的宣講方式,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讓黨的理論宣講飛進田間地頭。

  以“社會協同、黨群聯動”為原則,街道打破部門界限和板塊分割,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月月行”黨建志願服務結對計劃,推動全體機關黨員下沉一線,成立8支以局辦為主體的志願服務隊,掛鉤各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精準對接街道中心工作和群眾需求,充分發揮黨員志願者在社會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為加強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建設,深挖文明內涵,街道結合本地誌願服務供需要求,成立“愛心助餐”“文藝服務”“法制宣傳”“鄰裡互助”“暖心編織”等志願服務隊伍,開展各類特色服務活動;推出老書記工作室、暖“鋒”驛站、涼亭議事會、板凳課堂等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重點志願服務項目;依託黃橋“慈善義倉”,發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對困難群眾開展各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保障民生底線。

  多元服務、精準發力,放大“惠民利民”的文明實踐幸福圈

  街道把群眾需求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指揮棒”,通過設置“志願服務崗”、文明實踐活動日程表、線上發佈活動平臺等,及時了解群眾訴求、精準提供服務;按照“所有品牌、站有亮點”的思路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當好群眾的文明“店小二”。

  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做到年有計劃、季有主題、月有重點、周有安排,在固定醒目位置進行公示;廣泛吸納社會愛心人士、道德模範、時代新人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踐行志願者精神,助力形成崇德向善、奮發有為的文明黃橋。

  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推出志願者“禮遇制度”,以“積分兌換+星級評定+年底評選”方式激勵廣大黃橋志願者,鼓勵更多居民群眾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讓黃橋志願服務工作更加規範化、系統化,實現良性循環,營造禮遇志願者、尊重志願服務的社會氛圍。(文 相黃宣)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