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金墅港水下森林退圩還湖讓太湖休養生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9-26 13:55:48

  曾經的魚塘退圩還湖,變成清澈的太湖水域,江南特有的水草播撒其間,只待時間把這裡變成一片魚遊淺底的水下森林。北太湖邊,蘇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稱“高新區”)金墅港退圩還湖及水源地生態修復工程順利完工,水下森林已經初現雛形。近年來,蘇州從向太湖要産出要收益,轉變為退圩還湖,恢復生態給太湖以休養生息的空間,是生態優先理念的最佳注腳。

  白鷺低飛,魚翔淺底,水下森林雛形初現

蘇州金墅港水下森林 退圩還湖讓太湖休養生息_fororder_officeArt object

水下森林

  項目首先對圩區內部進行基底改造,將湖水抽幹後對原有土質進行了基裏改良,改善營養貧乏的情況;隨後依據地形設置深淺不一的區域,種植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淺水區優選株型低矮,對強光的敏感性低的物種;深水區優選株型高大,對弱光適應能力強的物種;圩區外緣則選擇抗風浪能力強且光飽和點低的種類,圩區內部優選凈化能力強的物種,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沉水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包括氮、磷等。針對富營養化的湖泊、濕地,有計劃收割後更可以轉移水體中過量的營養物質,對緩解水體富營養化起到積極作用。

  金墅港水下森林所採用的沉水植物以馬來眼子菜、狐尾藻、苦草和黑藻為主,在近岸淺水區拋灑部分金魚藻。以上5種植物進行群落配置,可以使全年中有沉水植物存在,更長期發揮沉水植物凈化作用,而這些植物也是太湖流域的本土原生植物。這些沉水植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可以在水中及水下垂直分佈,形如“森林”,水面以上可以提供鳥類、水禽棲息,水中水底是魚類、螺類、蚌類等底棲動物生存,形成完整的水生生物食物鏈。

  退圩還湖,生態優先,保護水源地水質

  退圩還湖是生態優先的踐行,水下森林以生態修復為目標,保護金墅港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蘇州金墅港水下森林 退圩還湖讓太湖休養生息_fororder_officeArt object(2)

金墅港環境

  金墅港退圩還湖項目總面積約930畝,其中堆島面積46畝(含水廠道路),還湖884畝。該項目總投資3100萬元,2019年8月18日開工建設,2020年10月20日完工。如今,金墅港水源地生態修復項目完工。

蘇州金墅港水下森林 退圩還湖讓太湖休養生息_fororder_officeArt object(1)

金墅港環境

  高新區通過實施生態環境構建、水生植物種植、後續配套管護三大工程,水下森林為沉水植物恢復創造適宜條件,實現水生植物穩步恢復和自行演替,達到生態系統自我維持和自我穩定,進一步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確保水源地持續穩定達到或超過Ⅲ類水標準。

  金墅港退圩還湖項目只是高新區保護太湖眾多行動中的一個。近年來,高新區關閉水源地保護區內所有散亂污企業及養殖業,取締太湖沿線的農家樂等餐飲設施。和金墅港同樣退圩還湖的杵山歷史圈圩區已被打造成“重生態濕地、輕休閒旅遊”的杵山生態區,成為市民放鬆休閒的新去處。這一切都在彰顯著高新區保護太湖生態環境,保護水源地水質的決心與信心。(文/圖 蘇軒)

編輯:韓小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