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 李妍
編者按:近期,江蘇省友協與國際在線聯合打造《我在江蘇這十年》系列報道。報道以在蘇外國友人的角度和視野,講述江蘇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現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江蘇。本期專訪的主人公是亞歷山大·安德里亞諾夫,他以外國專家視角,描述十年來連雲港的發展變化。
人物介紹:亞歷山大·安德里亞諾夫來自俄羅斯。2012年,正值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籌備階段,有著豐富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亞歷山大·安德里亞諾夫被派駐連雲港,在田灣核電站現場擔任設計監督組組長。在連十年間,他為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的順利商運和7、8號機組的成功推進作出了突出貢獻,獲得2021年“江蘇友誼獎”。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楊心怡):一身整齊的深藍色工服,一雙碧藍的眼睛,不説話時隱隱有股肅穆感,來自俄羅斯的亞歷山大·安德里亞諾夫是位不折不扣的“核工業人”。
亞歷山大·安德里亞諾夫 攝影 陳超然
1980年,安德里亞諾夫生於聖彼得堡。1997年,他進入國立聖彼得堡工業大學,專業的學習為他推開了核工業的大門——2001年起,他進入聖彼得堡核能設計院工作,對於他來説,這裡無疑是大展拳腳、實現“核工業夢”的好去處。
2005年,隨著中俄核能合作不斷推進,他因為工作第一次來到中國。
“那個時候交通不太方便,從北京到連雲港坐著普通列車大概要12到13個小時。火車進入連雲港,我坐在火車窗邊,窗外儘是綿延的農田。”憶及初來連雲港時的情景,安德里亞諾夫感慨萬千。
彼時,他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設計師,而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讓他第一次與連雲港這座城市建立起了特殊的紐帶。
2012年,也就是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籌備階段,因為有著豐富技術和管理經驗,亞歷山大·安德里亞諾夫被再次派駐到連雲港田灣核電站現場擔任設計監督組組長。
這一次,他一待就是十年。
在連雲港的十年裏,作為聖彼得堡核能設計院駐田灣核電站設計負責人,安德里亞諾夫全面參與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的設計監督工作,為3、4號機組的順利商運和7、8號機組的成功推進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嚴抓細節、保證品質”是安德里亞諾夫的宗旨。在整個工程建設週期內,他始終紮根現場,第一時間對現場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贏得了中方多個參建單位一致好評,並於2021年獲得“江蘇友誼獎”。
這個獎項,也讓安德里亞諾夫無比自豪,他認為自己的工作非常榮耀,“我親眼見證過去十年,田灣核電站向著世界一流核電機組的目標全力奮進,為地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十年是時間的尺規,也是發展的刻度。
在安德里亞諾夫的獨特視角裏,田灣核電站的發展昭示著連雲港的不斷發展。
“如果城市是停滯不前的,那麼核電站不可能取得這麼大的發展。”安德里亞諾夫直言道,“連雲港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過去十年,連雲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方方面面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安德里亞諾夫舉例:“十年間,連雲港建設了高鐵站,城區之間的物流變得更為便捷,生活配套設施也越發全面,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不僅如此,還崛起石化、冶金等千億級臨港産業集群,港口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來自全球的貨物在這裡週轉。”
十年裏,安德里亞諾夫也在這座山海相擁的城市,擁抱了屬於他的浪漫。
“我與中國妻子在連雲港相愛並育有兩個孩子。工作之餘我們一家人常去海邊、連島,孩子們還喜歡去花果山,《西遊記》成了他們最愛的書籍。”説起家人,安德里亞諾夫幸福之情溢於言表,“連雲港是一座既有現代化港口,又有歷史深度的城市,有著獨特的魅力,這裡所有的設施都很人性化,我們一家人在這生活很舒適。”
能安靜地工作,又能舒適地生活,安德里亞諾夫滿足於現有的一切,並感嘆:“我回去時,看著聖彼得堡核能設計院的年輕人們,就好像看到年輕時的自己,我希望他們能更多地了解中國,多走一走、看一看,多感受中國的文化,一定會有收穫。”
海陸絲路貫穿連雲港歷史發展的過去、當下乃至未來,也承載了安德里亞諾夫對未來的期望。
“未來,我希望帶著家人開車從連雲港出發,沿著絲綢之路能到達我出生的地方——聖彼得堡。”安德里亞諾夫笑著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