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表的掌聲,説明瞭什麼——更高標準改善生態環境品質 添彩“美麗江蘇”
1月15日,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江蘇大會堂隆重開幕,回顧過去五年的成績,展望未來五年江蘇經濟社會新發展。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未來五年,著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更高標準改善生態環境品質。2023年十個方面重點工作中強調“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會場上,代表們用熱烈的掌聲響應關注的焦點,用熱烈的掌聲來點讚新時代、新發展,嚮往新生活、新未來。
“江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品質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準。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PM_2.5年均濃度下降33.3%,優良天數比率提升5.2個百分點,國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提升30.4個百分點,太湖治理連續15年實現‘兩個確保’。”過去五年,美麗江蘇的底色更加鮮明、更加生動可感,代表們也用熱烈的掌聲給予回應。
今後五年,江蘇將如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的省域範例,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生動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蘇新圖景?
堅定不移
攜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環境品質改善,離不開企業主動減排。
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盛虹石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白瑋介紹,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公司聚焦産業綠色轉型升級,重點推進實施能源管理、低碳技術攻關和應用、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等舉措,推動二氧化碳和常規污染物協同治理,探索“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用碳”新模式,打造全鏈條清潔生産示範。“借助數智化軟體和設備進行碳跟蹤/碳捕集,實施能源全過程管控,子公司再回收二氧化碳製成新能源材料,算下來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15萬噸,間接減排二氧化碳55萬噸。我們將持續向高端化、低碳化、綠色化轉型,帶動江蘇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金陵石化相關負責人則亮出2023年環保減排的目標: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外排工業廢水達標率、外排有控廢氣達標率、固廢合規處置率、新建項目環保合規率全部做到100%,奮力打造石化行業高品質發展的金陵標杆。
在無錫達美噴塗有限公司園區內,一台巨大的RTO設備正在運轉。無錫達美噴塗共享中心是錫山區首個“兩車”噴塗綠島項目,採用現代化的生産工藝和先進的環保處理設施,目前已建成投産6條生産線及相配套的廢水和廢氣治理設備,生産車間採用全密閉模式,防止廢氣外逸,通過送風系統與抽風系統合力作用,生産車間裏形成正負壓,使得噴塗、烤漆等各個工序産生的廢氣,達到應收盡收的效果。
噴漆是車輛生産、維修時的重要工序,往往産生和排放大量揮發性有機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前體物,也是PM_2.5二次生成的主要貢獻源之一,能否將其排放總量降下來,成為大氣治理的關鍵環節。共享噴塗中心的投用,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
“新投産的工廠逐步採用水性漆,並投入RTO廢氣處理設備,用於收集、處理各個工序産生的廢氣。”噴塗共享中心負責人告訴筆者,經過過濾、吸附、脫附、濃縮、燃燒等一系列處理過程,每年減少VOCs排放量22.167噸。實踐證明,從源頭控制VOCs,不僅可以改善空氣品質,還可以給企業帶來利好,喚醒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變“單向治理”為“雙向奔赴”,才能使綠色高品質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奮力攻堅
守住生態環境品質底線
2022年,江蘇環境品質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其中,江蘇水環境品質的成績單也閃亮出爐,210個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者優於Ⅱ、Ⅲ類的比例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其中Ⅱ類水比例超過35%,南京、南通、鹽城、鎮江、泰州5市水質達到或者優於Ⅲ類的比例達到百分之百,無劣Ⅴ類斷面。長江幹流斷面水質連續4年保持全Ⅱ類,太湖水質藻情保持穩定,連續15年實現安全度夏,高品質實現“兩保兩提”。
這份漂亮的治水成績單得益於江蘇近年來對水環境深入系統的治理,在抓好工業水污染防治的同時,深化生活污水治理,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2022年,江蘇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建設 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總磷污染控制的意見》《江蘇省地表水氟化物污染治理工作方案(2023—2025年)》,按照年度目標推動城市污水收集處理率的穩步提升,“破題”解決江蘇省河湖水質改善的主要定類因子和特徵因子。
下一步,如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
“2022年,常州生態環境系統堅持源頭治理、多措並舉,精準管控增藍天、協同治理保碧水、全域防控護凈土,圓滿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市環境品質實現新的歷史突破。”常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忠華表示,新的一年,常州市生態環境系統將全面落實“532”發展戰略,深化“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城市,持續厚植現代化常州的美麗基底,推動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江蘇省人大代表、泗洪縣委副書記、縣長耿曉雲表示,今後,泗洪將聚焦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積極推進洪澤湖濕地建設生態島試驗區,實現人工支持引導下的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和正向演替。同時,深化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聚焦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六G”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産品價值核算標準,深入推進“綠票”交易、“綠能”抵耗等,挖掘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
修復生態
打造點“綠”成“金”先行區
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還需進一步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健全一系列機制,提高點“綠”成“金”、增值變現水準。
“近年來,江蘇各地每年都有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建築廢棄物不斷增加。這些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打造綠色低碳産業的一條重要路徑。”省人大代表、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衛東建議,加強對建築廢棄物資源化産業發展的重視,明確産業各級牽頭部門職權歸屬;鼓勵技術創新,培育一批骨幹企業;擴大建築廢棄物再生産品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提升資源化利用市場化水準。
“産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進退’之間,打造‘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江蘇省人大代表、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煒表示,江岸“綠色蛻變”背後,是南通堅決貫徹“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心和行動。
據了解,為做好“精緻化提升”“精細化管養”兩篇文章,南通引入網格化治理,實施重要節點、特色景觀大道提升工程,推動水環境調度常態化、水面保潔專業化,確保五山及沿江地區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站在五山制高點俯瞰,新增的6平方公里森林已披上綠裝,目前,五山及沿江地區20大類200多個生態修復項目順利完成,實現從“臨江”到“濱江”,從“銹帶”到“秀帶”的逆生長。
“南京高淳建成全國首個縣域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蘇州建設太湖生態島;鹽城依託濱海濕地世界遺産資源,打造全球生態旅遊目的地……在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方面,江蘇各地形成一批成功經驗。”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副研究員馮俊建議,今後應圍繞“度量難、交易難、變現難、抵押難”四大難題,以提升生態系統供給、調節、文化和支持四大服務功能為抓手,積極探索把生態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打造點“綠”成“金”的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