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綠色治水再上新臺階 江蘇無錫探索“城水共生”現代化發展新路徑
三萬六千頃太湖水溫柔哺育著每一個無錫人,無錫人也不惜代價精心呵護著太湖。日前,太湖無錫水域水質半年度“成績單”近期出爐。十五載治太,無錫成果豐碩。數據顯示:太湖水質無錫水域首次躍升至Ⅲ類標準,各項指標均創2007年以來最好水準。
太湖水質首次躍升至Ⅲ類標準 綠色治水再上新臺階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和長三角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湖泊總面積2400多平方公里。無錫擁有太湖岸線142公里,水域面積佔全湖三分之一,被譽為“太湖明珠”。2007年藍藻污染爆發後,無錫成為太湖治理的“主戰場”。2022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藻情持續改善,氮磷濃度好于全湖均值,達15年來最好水準,13條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從具體指標上來看,太湖無錫水域總磷、總氮濃度分別較2022年同期下降13.8%和6.8%,均好于全太湖平均值,無錫境內的十三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其中Ⅱ類6條、Ⅲ類7條。無錫的太湖北部湖區是全太湖5個湖區中唯一總磷、總氮濃度同比雙降的湖區。
2023年以來,無錫市各地各部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強化標本兼治,一方面著眼長遠、常抓控源截污不動搖,另一方面立足當前、狠抓應急防控不懈怠,著力推動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和太湖環境品質根本好轉。目前,無錫新一輪退圩還湖工程正在加速推進,“實施退圩還湖工程,就是主動把湖區以及庫容還給太湖。”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藻情形勢平穩。通過聯合多部門開展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巡飛等“空天陸水”四位一體藍藻水華監測預警工作,共監測到藍藻水華18次,同比減少25次;平均聚集面積54.1平方公里,同比減少9.66%,藻情形勢為近年來同期最平穩的一年。
再投110億元治水 以“城水耦合”實現“城水共生”
15年來,無錫每年提前謀劃治太重點工程,治太投入共達到1000多億元。1月30日,無錫召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會,這是無錫市連續第八年以“農曆新年第一會”的形式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2023年重點安排實施治太項目140余個,全年完成太湖生態清淤280萬方,國省考河流斷面和主要入湖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優Ⅲ標準。
城水耦合,是“城”對“水”價值的全面把握,是城市發展理念從“與水爭地”向“與水共生”的轉型,也是城市生活、生産方式的適應性轉變,無錫不斷賦予太湖新的發展內涵。太湖灣地區擁有無錫全市90%的省部級科研院所、90%以上的生態旅遊資源、70%的高層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和34%的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市委書記杜小剛2022年3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錫有對標華盛頓湖區的底氣,去打造“科産城人融合”的世界級創新湖區、産業湖區、生態湖區和宜居湖區。
2023年,無錫將再投110億元治理太湖,創歷史新高。無錫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起,無錫將深入開展“兩河”整治提升“美麗河湖”一號工程等標誌性工程,年內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建成816條美麗示範河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質全部達到優Ⅲ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