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廟景區,遊客流連于秦淮燈火中。新華日報記者 邵丹 攝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二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名單進行公示。繼首批入選的南京夫子廟步行街、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蘇州平江歷史街區之後,江蘇再添3家“國字號”旅遊休閒街區,分別為常州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蘇州李公堤旅遊休閒街區、揚州東關街。
城市煙火氣,最濃在街區。充滿活力的老街區,不僅能充分滿足市民遊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推動文旅市場加快復蘇、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還能成為特色鮮明的“城市招牌”。如何做好一條“街”的文章?我們走進省內幾個代表性街區,探尋其文旅“密碼”。
以歷史為根基,獨有的文化最動人
遊客來無錫梁溪,必去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明清時的古窯、古宅、古街、古橋、古巷、古碼頭……以京杭大運河無錫段為中軸線,分佈四週,構成了一幅極具東方美學意蘊的畫卷。
真正的清名橋,只是街區3座古橋之一,橋長43.2米,橋欄上沒有雕飾,顯得十分古樸,是無錫古運河上規模最大、保留最完好、歷史最悠久的單孔石拱橋。站在橋上,兩旁粉墻黛瓦的建築高低起伏,古街的優雅鋪陳眼前。這裡,白天可以臨窗面水,夜晚可賞流光溢彩,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白天賣咖啡,晚上賣酒。”在南長街451號的“NANIMOMO咖啡店”,店員招呼新華日報記者品嘗新品咖啡,賞玩店裏的泥人産品。這個店名來自無錫方言“捺泥模模”,也就是無錫惠山泥人。店裏陳列的泥人産品,從手工製作的泥人,到現代泥人手辦、泥人繪畫、水杯等周邊,琳琅滿目。“我們原來屬於無錫市惠山泥人廠,現在通過咖啡店展示售賣不同年代的泥人作品,融入年輕人的生活場景。”小店負責人告訴新華日報記者。
像“NANIMOMO咖啡店”這樣充滿“體驗感+場景化”的店舖,在清名橋街區有很多,他們將古老文化符號和現代消費習慣結合,引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網紅打卡點。名人故居、商業店舖、藝術展館……300余家不同風格的商戶分佈在街區中,年均接待遊客近3000萬人次。
蘇州李公堤旅遊休閒街區是一座開放的蘇式園林式水鄉庭院,位於湖光瀲艷的金雞湖中。李公堤全長1400米,建於清代光緒年間。從長堤兩側往中間走,花木、山石、小徑、小橋、湖景、雕塑等形成極有趣的景觀,白墻黑瓦掩映其中,宛如一幅山水畫。堤兩側的建築風格比較現代,多以西式為主,在色彩使用上較為低調,和堤中的中式風格相協調。“在李公堤的湖岸邊,可以遙望對岸的現代高樓。帶著孩子在湖邊看看風景吹吹風拍拍照,很愜意。”一位遊人説。堤上除了步行,還可以乘坐小火車,小火車線路貫穿整個李公堤,免費乘坐。
繁華只是街區的表面,真正打動人的是它骨子裏的文化氣質。“街區不僅滿足了人們休閒娛樂的一般性精神需要,還滿足了人們觸摸歷史、品味文化的更高層次精神需要。”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認為,在文化街區,可以沉浸式體驗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文化與文明的相互交融,讓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重溫城市的過去,賡續文明的記憶。
江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眾多,古城古街的肌理和文脈,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感受城市老街的原貌、原味,不能不到揚州東關街。
從揚州四大園林之一的個園徒步到何園,這條街是必經的“歇腳處”。百年糕點店大麒麟閣、老字號茶樓冶春、綠揚春茶葉店、揚州老牌子四美醬園、百年老字號謝馥春……清末民初,這裡就是眾多商業老字號的發祥地,如今的200多家商鋪中,包含70余家“老字號”,成為遊人體會揚州街巷風貌、品嘗揚州美食的好去處。
“這裡屬於老城區,街區周邊原本建築比較破舊。”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自2006年起揚州市實施東關歷史文化街區城市更新項目,對沿線的古城老街風貌進行全面整治和保護,同時實施道路、水、電、氣等市政設施建設和旅遊配套升級。通過修繕、保護、活化利用,如今的東關街不僅是外地遊客一日遊的必逛景點,也是本地人日常吃喝玩樂的好去處。
多元商業業態,提升街區“吸金力”
街區是城市消費的集聚地和載體,多元化的商業業態、多樣化的服務手段,方能拉長遊客駐足遊玩的時間,點燃消費的“煙火”。
“商業不能僅有餐飲,文化類的商業業態、體驗類的商業項目同樣可以升級消費者體驗和業態厚度。”蘇州圓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和運營蘇州李公堤旅遊休閒街區,副總裁俞繼東認為,“街區式”的商業綜合體,相較傳統“盒子式”商場,是一個更開放、流動的空間,街區自然生態、蘇式人文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著痕跡地融合在一起,是消費者喜愛街區的重要原因。
“藝術館一條街”,是許多年輕人對於李公堤街區東側的稱呼,仟美術館、姚建萍刺繡藝術館、江南三雕藝術館、明·美術館、虹美術館、中國基金博物館等星羅棋佈。這裡不僅可以看展,還可以接受培訓、購買專業用具、參加藝術交流會。多元文化形式在此交匯綻放,吸引了大量年輕時尚客流及文藝愛好者。2022年首屆中法文化藝術周在蘇州李公堤街區和巴黎蒙馬特街區同時啟動,吸引了不少國際遊客。
對於消費者來説,文化街區新業態的興起,既滿足了人們的休閒需要,又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要。
皮市街距離揚州東關街步行約10分鐘,是遠近聞名的網紅一條街。在年輕人心中,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好玩”。一進入皮市街,特色咖啡館、文創手工藝品、古籍修復、貓咖、花房……每家店舖極具個性,又迎合年輕人口味。整條街僅670米,從南到北一眼能望穿,但是各種創意市集活動層出不窮。
“街上住了很多原住民,所以市井煙火氣很濃,商戶們都想著法兒地做創意,好吸引遊客。”廣陵區東關街道工作人員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遊客一般會選擇兩條街一同逛,也使得東關街和皮市街的商業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歷史文化街區是承載城市歷史文脈、文化的地方,所以,街區內的商業業態一定要具有品質感,不僅要有傳統的、充滿煙火氣的,也要有中高檔的、創意創新的品牌空間。”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認為,多層次、多樣性的豐富業態是持續拉動消費的關鍵。
近年來夜經濟如火如荼,讓特色街區更加活力迸發。
傍晚時分,無錫清名橋街區河岸兩側的紅燈籠、燈帶、輪廓燈依次亮起,水面上游船輕晃準備開工。開計程車的孟大姐經常約朋友們來這裡吃飯,“有幾家店做得蠻有特色的,周圍環境也好,吃完飯走走逛逛,放鬆一下。尤其夏天,這一帶熱鬧得很!”
“很多遊客會選擇在街區裏的民宿住上幾天,白天體驗古運河文化,晚上享受夜遊樂趣。我們對商鋪統一管理,基本要求持續到22點之後關門,讓整個街區的夜晚更熱鬧。”無錫梁溪文旅集團工作人員介紹,街區近幾年還引進了很多品牌連鎖酒店,做好商業業態的配套,讓遊客能在無錫多逗留幾日。
強化空間標識,打造獨特消費空間IP
新華日報記者注意到,江蘇省入選的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有一個共同點,即大多依託歷史文化建築、街區、故居等空間符號,開發、創新、活化而形成。
“歷史的空間符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城市場所。這些街區最大的價值,正是在於對歷史文脈的追尋。相較于千篇一律的現代商業綜合體,它更具有一種獨特的文化旅遊、休閒購物場景體驗。”胡小武説。
在常州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內,周有光圖書館延續“古運河書場”的傳統,這裡不僅有地道的老戲迷每週捧場,也吸引了不少年輕遊客了解江南小調;歷經百年滄桑的陽湖城隍廟古戲樓重新“開唱”,引入常態化非遺戲曲演藝;還有小劇場的脫口秀、話劇、音樂會等潮流演藝,都深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
“街區本身具有文化與記憶的獨特性,是普通商圈無法替代的。”何雨建議,推動歷史文化街區與現代商業相結合,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傳承,合理規劃街區佈局,科學設置街區功能,在保持街區文化底色的基礎上,創新商業業態,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只要精心組織、積極策劃,文化街區活力與人氣的率先復蘇,是完全可能的。新春以來,包括夫子廟在內的諸多文化街區門庭若市,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文化街區這一商業業態的喜愛。”
文化街區並非新鮮事物。當前,全國不少城市出於老城保護更新、文旅消費升級等需求,紛紛推進特色街區建設,不少老街經過改造後,一躍成為市民爭相前往的網紅打卡地。但千篇一律、照搬照抄的現象也不少見,有些網紅街區在陡然火熱一陣之後,面臨著人氣下降的問題。
同樣是以“街”為標識,打造新的消費空間載體,如何避免同質化問題?對此,胡小武強調,獨特的IP是讓遊人持續傳播、持續關注的重要一點。這種IP可能是一種純粹的旅遊形象、建築形態、商業形態,甚至是文化藝術建構出來的新形象。當然,商戶誠信經營情況和運營方的管理也是街區之間分出高下的原因。
縱觀國內其他城市,許多街巷正在成為“城市會客廳”。比如,成都近年來形成了以寬窄巷子、錦裏為品牌的特色街區。西安的“沉浸式文旅街區”大唐不夜城,集文化、休閒、娛樂、體驗于一體,讓遊客更直觀地感受盛唐文化。
“商業消費一定是百花齊放、多樣性的。室內戶外、大街小巷不同的消費形式錯位互補,才能構建出一個城市整體上商業消費增長的可能性。”胡小武説。(新華日報 記者 陳嫻 顧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