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0時,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攜江蘇藝術基金2022年度資助項目——《來自蘇州的聲音》抵達巡演首站內蒙古呼和浩特,在烏蘭恰特大劇院奏響了來自姑蘇的華美樂章,向蒼莽廣袤的“塞外青城”灑下了一片江南的溫婉柔情。這也是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首次亮相內蒙古。
演出現場
本場演出由著名指揮家、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執棒,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康喬瑄加盟,樂團青年演奏家們傾情獻演,通過細膩的音樂語言、深邃的文化內涵,展現了來自蘇州的萬千風情與深厚的藝術底蘊,以民族管弦樂獨有的藝術魅力拉開了樂團呼和浩特、太原、武漢、鄭州、長沙五城巡演的序幕。
音樂會開場,中國管弦樂《煙雨楓橋》奏響了樂團本次巡演的第一聲,蘇州評彈與崑曲元素輾轉于旋律之中,伴隨時而縹緲清雅、時而浪漫激越的章節歷程,將一座令人神往、朦朧斑斕的千年楓橋描繪得栩栩如生。
演出現場
隨後,大提琴演奏家康喬瑄領銜奏響《莊周夢》,演奏員與樂隊中西合璧的演奏驚艷了現場觀眾,樂曲將傳統的中國文化元素與西方音樂形式相結合,大提琴與管弦樂之間和諧共鳴、演奏員與樂隊之間的巧妙配合,賦予了樂曲別樣的夢幻深情。
演出現場
下半場,大氣磅薄的交響樂蓬勃奏響,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創作主題的第五中國交響樂《光明》壓軸登場,鏗鏘有力的旋律頌揚了大愛無疆的民族精神,展現了中華兒女奮發向上、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力量。
“這次把蘇州的聲音帶來北方,也是一次極好的南北音樂文化的交流,因此我們選擇的作品,既有南方的細膩,也有北方的張力。”談及此次巡演,彭家鵬表示,“從蘇州啟程,旅至華中、華北五地,樂團將以‘絲竹交響’為主線,一路用江南音樂語言串聯不同地域之間各具特色的藝術圖景,在江南文化與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交融中,進一步展示民族音樂管弦化、交響化、國際化、現代化創新探索成果,塑造絲竹江南文化品牌。”(文/圖 徐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