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通市海門區司法局立足職能優勢,著力推動陣地建設與法治文化同向、惠民舉措與群眾需求同頻、品牌培育與民風構建同步,不斷創新法律服務方式,積極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夯實基層依法治理水準。
以普法宣傳為“切入點”,推動陣地建設與法治文化同向。海門區做深做透資源激活文章,推動“法治+美麗”融合,落實“村村有 村村優”要求,打造了“法律明白人”微主題公園、張謇法治文化園、沿江法治文化陣地集群等一批特色多元普法陣地;在“一鎮一品”的基礎上,定期更新憲法、民法典、黨內法規、法治典故等普法宣傳內容;同時,充分整合全區250個法治文化網點現有的“報、屏、廊、亭、墻、欄、堂、場、園、角”等室外以及法治學校、法治圖書館等室內鄉村景觀陣地,貫通融合“線上+線下”普法平臺,加快釋放鄉村集群矩陣優勢,全時空、全方位展現法治內容,讓法治文化理念隨時隨地滲入群眾心中,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變“被動普法”為“主動學法”;通過豐富法治表現形式,提升法治供給品質,讓鄉村既有美麗顏值又有法治內涵。
“法律明白人”微主題公園
以法律服務為“支撐點”,推動惠民舉措與群眾需求同頻。海門區借力“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農村法律顧問等智力支持和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活動創建契機,以全區11個鎮(街)為單位,以每一個村(社區)為單元,通過趕集“擺攤”講法律、“田間課堂”話法律等形式,將生動案例與法律法規相結合,以案釋法、以法論事,營造濃厚的鄉村學法用法懂法氛圍;緊盯企業欠薪、工傷賠償、勞動爭議、合同履行等重點風險隱患,為鄉村企業定制專屬“法律解憂菜單”;依託企業調解室及“鏈”上工會職工法律援助驛站,組織律師、稅務師、會計師等專業力量常態化進企業,打造集法律諮詢、糾紛排查、矛盾調處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全鏈條式”公共法律服務,真正落實“鄉村建設推進到哪,法律服務跟進到哪”。
臨江“愛民調解工作室”
以矛盾化解為“突破點”,推動品牌培育與民風構建同步。海門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將村幹部、網格員、人民調解員、村(居)法律顧問納入法律保障隊伍,建立網格化立體包乾責任機制,定期開展矛盾走訪摸排,壓實分級分類分析研判機制,依法、依理、依情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重點圍繞農村土地糾紛、相鄰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等農村常見糾紛的難點,開設分級、分類的專題培訓,加強調解隊伍專業化建設;深耕地域調解品牌,匠心打造常樂“楊大姐工作站”、“老兵張琰工作室”、臨江“愛民調解工作室”、悅來“悅月評説理團”等德法共融的品牌調解組織15家,覆蓋率達100%;聚焦提高群眾法治意識、轉變鄉風民風,真正把“法治細胞”培育與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提高農民法治素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三治融合”等工作相結合。(文/圖 張渝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