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奮力書寫“滄桑巨變”的揚子風華
來源:南京日報  |  2023-06-15 09:33:48

  原標題: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南京正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奮力書寫“滄桑巨變”的揚子風華

南京:奮力書寫“滄桑巨變”的揚子風華_fororder_33716-A3配圖—圖片33700_b

2023首屆南京江島半程馬拉松在生態科技島鳴槍開跑,約1萬名選手奔跑在環島江堤賽道。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段仁虎

南京:奮力書寫“滄桑巨變”的揚子風華_fororder_33717-A3配圖—圖片33699_b

長江南京段江豚。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供圖

南京:奮力書寫“滄桑巨變”的揚子風華_fororder_33737-A3—圖片33713_b

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的白琵鷺。 通訊員 李豐明 攝

南京:奮力書寫“滄桑巨變”的揚子風華_fororder_33725-A3—圖片33696_b

南京港龍潭集裝箱碼頭一派繁忙景象。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段仁虎 攝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一首大氣磅薄的《長江之歌》,唱出了中華兒女對母親河的熱愛與依戀。一座擁江發展的古城南京,正在奮力書寫新的揚子風華,譜寫更加雄渾壯美的“長江之歌”。

  治病止血 讓一江碧水盡顯清綠新顏

  6月10日,鼓樓濱江風光帶江豚觀測點正式對外開放。下關濱江商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鼓樓濱江風光帶生活著20-30頭長江江豚,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種群。歡迎市民遊客來這裡親水臨江,近距離邂逅、觀賞、親近江豚。

  江豚是長江現存唯一的鯨豚類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檢驗長江大保護成效和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

  為了這一抹“微笑”,為了這一江碧水,南京市鐵腕“治污”、統籌“治岸”、合力“治漁”,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贏得了一場場“主動仗”。

  “治污”方面,南京市深入實施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礦庫污染治理工程,全面推進金川河等主要入江支流綜合整治,目前已實現“四個所有”目標:所有入江支流共28條水質達標率100%,所有入河排污口共2227個排查工作全面完成,所有非危化品碼頭岸電系統全部到位,所有船舶洗艙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實現“應交盡交、應收盡收”。

  “治岸”方面,2016年以來,南京市累計清退長江生産岸線37.6公里,生態岸線比例從66.2%提高到80.3%;高標準打造沿江生態特色示範工程,形成了幕燕濱江風貌區、魚嘴濕地公園(原清江油庫)、三山磯公園(原雨花臺梅鋼9號路片區)、春江十里景觀帶(原浦口“十里造船帶”)等標誌性案例,兩岸共貫通濱江綠道達72公里。

  “治漁”方面,南京市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重大任務。目前,長江幹流南京段及水生生物保護區219艘漁船全部退捕,長江流域1366艘漁船、2675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實現“漁船退出、漁民退出、社保安置、就業安置”4個100%。在全省率先成立長江禁漁聯動執法中心,建立健全跨區域協同共管機制。

  聚焦長江南京段生態要素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南京市還紮實推進“生産退、生態進,污染退、治理進”,在生態增容、洲島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上做“加法”,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

  2016年以來,南京市每年修復濕地面積3000余畝、累計達2萬餘畝,先後新建池杉湖、東屏湖、龍袍、石臼湖等4個省級濕地公園,自然濕地保護率突破70%。

  2022年,南京市開展全市域生物多樣性“摸家底”行動,調查記錄物種共計2708種,比上一輪觀測增加20%以上,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72種;加強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與管理,2022年長江南京段魚類物種數比上一年增加6種,資源豐度增長近五成。

  綠色轉型 讓一江兩岸澎湃強勁動能

  “一江碧水向東流”的“江”,也是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的“黃金水道”,是南京“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城市軸線。

  破立並舉。近年來,南京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斷優化沿江産業佈局、提升兩岸城市功能、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高品質發展。

  市相關部門表示,在推動傳統産業轉型方面,南京市正積極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兩鋼四化”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約已達70%,精品鋼和優特鋼、高端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佔比分別約50%和25%。

  與此同時,前瞻佈局高端新興産業,圍繞科技改革和前沿産業方向,積極培育生物醫藥、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未來網絡等一批新興産業,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如今再次放眼沿江——

  江之南,梅鋼工業文化旅遊區已經躋身國家3A級旅遊景區、正在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昔日以黑灰為主色調的鋼鐵廠,如今正在按照“高於標準、優於城區、融入城市”的要求,打造中國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新高地。

  走進梅鋼公司六號門,“寶之雲”梅山基地大數據中心項目已基本完工,正在開展招商。根據規劃,項目將成為中國寶武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及服務的基地之一,全面服務鋼鐵生態圈、互聯網巨頭、雲服務商,服務江蘇省及東部地區,輻射“長江經濟帶”全流域,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應。

  江之北,江蘇鋼鐵工業搖籃、南京製造業標杆南鋼,也在聚焦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圍繞産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企業。目前,南鋼已擁有新材料、新智造、新能環、新互聯、産業鏈延伸五大高端産業板塊,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高端産業鏈生態,在全球控股35家高科技企業,上市公司3家,擁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家,新興産業集群效應顯現。

  沿江産業轉型升級、兩岸城市也在提升能級。地處長江經濟帶關鍵節點的南京,還是“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兼具國家級新區與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堅持“一盤棋”思想,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南京市正在努力建設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連結樞紐。

  “樞紐”賦能,南京對全省協調發展帶動力正在不斷增強,對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輻射力正在持續加大,對國際資源要素連結力正在顯著提升。

  目前,南京直連全國的“米”字形高鐵網絡已基本成型,高鐵運營里程達476公里,滬寧沿江高鐵即將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北沿江高鐵、南京北站樞紐、寧淮城際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將推動形成“以南京為中心的全省1.5小時高鐵圈”,顯著增強對蘇中蘇北的輻射帶動能力。南京都市圈建設辦公室實現集中辦公,“軌道上的都市圈”顯著提速,寧揚、寧馬、寧滁三條城際軌道同步開工,都市圈環線高速獲批建設;完成政務服務事項130項“省內通辦”,99項南京都市圈“一網通辦、異地可辦”。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設立4年來,已形成18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43項在全國全省複製推廣;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獲批104項先行先試政策,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本外幣一體化賬戶、跨國人才引進等50項政策已推出,將顯著增強南京對國際資源要素的集聚力。

  一江兩岸,綠色動能澎湃,南京正在奮力譜寫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培根鑄魂 讓長江文化涵養城市精神

  實行“最小干預”,力求保留原貌;按照漸進式、織補式的“微更新”改造理念,分階段分層次推進城市更新……

  6月初,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啟動區方案設計正式公示。根據公示方案,未來這裡將成為南京江北新區的“文化之眼”。

  1914年,浦口火車站交付使用,見證無數歷史風雲事件。現在,它不僅是全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還是國內首個得以完整保留歷史風貌的“百年老火車站”。

  類似浦口火車站,長江南京段還分佈著更多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的文化資源。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也為依江而生、伴江而興的六朝古都積澱下了厚重的文化家底,讓南京在中華文明時空坐標上具備了獨特價值和時代意義。為此,南京市在研究闡釋、發掘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上一直不遺餘力。

  在研究闡釋上,目前南京市已與國家級智庫合作建設南京長江文化研究院,就南京傳承弘揚長江進行深入研究。在發掘保護上,南京市深入實施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文物古跡”,建立由整體風貌、古都格局、歷史文化街區、古鎮古村、文物古跡等構成的保護框架,以實際行動守護城市文化根脈、涵養城市精神。

  在傳承弘揚上,南京市把長江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小西湖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推動長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世界文學客廳、城墻博物館等一批具有長江文化特徵的體驗項目;開展“大河文明”“遇見·千年”等國際文化交流,與美國聖路易斯市、意大利佛羅倫薩市加強交流與合作。積極謀劃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系統梳理長江文化和自然資源,努力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核心示範區和長江流域璀璨明珠。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