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獲魯獎作家李春雷抵寧交流 做客西善談“文學的史記性”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6-27 13:41:25

  “在世界文學之都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第十六回活動,6月25日下午在南京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初見·知旅共同體舉行。主辦方邀請嘉賓為兩次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家李春雷。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徽昭擔任講座學術主持。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李雙陽、西善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如鐵、西善橋街道影視文旅中心負責人鄭磊、南京止一堂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曉亮與眾多讀者參與交流。

兩獲魯獎作家李春雷抵寧交流 做客西善談“文學的史記性”_fororder_圖片 1

活動現場

  報告文學是反映現實生活、記錄歷史進程最真實、最迅捷、最鮮活的文學體裁,具有獨有的價值和意義。在迎來了多位小説家、散文家、詩人之後,本期“在世界文學之都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系列活動首次邀請到了報告文學作家。

  用真實文筆記錄中華民族歷史

  李春雷指出,報告文學的生命是真實,這是報告文學的底線。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現代文學中最早採用報告文學文體的是李大釗,他在唐山寫唐山煤礦,“這是我們近代常規的對報告文學的認知,與新聞結合起來,就是一種報道文學。”

兩獲魯獎作家李春雷抵寧交流 做客西善談“文學的史記性”_fororder_圖片 2

李春雷(右)與李徽昭(左)在交流

  不過,李春雷也坦言,這些年報告文學的表現還不夠好,對火熱而精彩的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和認知還不夠深入,報告多,文學少,使得它的美譽度下降了。

  “其實報告文學就是記錄社會,記錄文明,記錄歷史,它是中國文學的根,中國文化的根,中國歷史的根。它用真實的文筆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李春雷闡述道,每一個文字的基因都是紀實。

  文字最早的記錄就是一種紀實。這些記錄,就是紀實類文學的前身,也可以説是報告文學的前身。

  最難最核心的,就是“真實”

  報告文學最核心的部分,當然就是真實。

  李春雷認為,報告文學的創作難度確實有點大,“既要真實,又要寫得鮮活。要科學處理真實與虛構,處理得不好,大家會説你瞎編的;完全寫實了,又寫成了資料和檔案。所以很難處理。”而且現在是快節奏時代,大家都希望讀真實、讀震撼、讀真情。

兩獲魯獎作家李春雷抵寧交流 做客西善談“文學的史記性”_fororder_圖片 3

李春雷為讀者簽名

  李春雷認為,絕對的真實也可以寫出絕對的好作品,甚至曾經有人提出,“報告文學就是歷史的證詞,如果有官司了,報告文學可以作證。”李春雷以拍照為例,他表示,就像照相,誰的手裏都有相機,面對同一個對象,拍出來都是真實的,但不同拍攝者的作品是不一樣的,有普通作品,也有驚艷的作品,也有絕美的好作品,這就是拍攝者的角度、佈局、對光影的利用等等的差異。寫作與拍攝的原理是一樣的,全在於作家的功力。   

  當然,李春雷也表示,永遠不會有絕對的真實,這只是一個方向和要求,最終達到的效果取決於作家的格局和讀者的閱讀認知。因為面對同一件事,大家視角不同,看到的事實也是不一樣的。

兩獲魯獎作家李春雷抵寧交流 做客西善談“文學的史記性”_fororder_圖片 4

活動現場

  李春雷表示,一個作家的格局與其作品的衝擊力和歷史價值,都代表了作家的綜合素質。

  不僅要採訪細緻,還要會剪裁和謀篇

  有讀者提問時表示,這次講座的主題叫“文學的史記性”,讓他想到另外一個詞叫“歷史的文學性”。

  李春雷表示,文學描寫基於歷史事實,就是在樹榦上添加了枝葉,通過細緻採集,合情合理地、真實地把它加進去。

兩獲魯獎作家李春雷抵寧交流 做客西善談“文學的史記性”_fororder_圖片 5

部分讀者與嘉賓留影

  李春雷表示,落到創作上,事實就是事實,故事就是故事,沒有這個故事就絕對不會瞎編,心理活動也不會去推測,只有這樣,作品才有真實的力量。

  “報告文學,不僅看你的採訪細緻不細緻,還要看你會不會剪裁,也就是説,龐雜的事物,看你怎麼把它抽出來。”李春雷繼續以照相為例,“就像照相一樣,同樣拍攝一座山,我照出來是普通的照片,有些人利用了光影和時間,拍出了絕對的好作品”,報告文學也應該這樣,會剪裁,會選取角度,這樣文學的表達既精準,又生動形象。

  “我一直形容自己的作品是在追求珠圓玉潤,這是一個氣韻豐滿、格局闊大的小宇宙,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种經典式的審美理想。”李春雷認為比文字更難的是結構,“結構是一個看不見的卻最科學、最和諧、最給力、最順暢的大氣場,左右著作品的根本品質。”(文/圖 鍾山 莊喆)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