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建立“調解+”聯動協作新模式 提升多元解紛新質效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9-11 15:38:42

  近年來,南通市海門臨江新區積極落實南通市、海門區兩級關於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理念,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構建多部門聯動的“調解+”新模式,成功實現公調對接、訴調對接、訪調對接,續寫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篇章。

  “調解+法院”:抓前端治末端,將小糾紛化解在訴前

  臨江新區充分發揮調解能動性,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不斷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明確重點任務,深化打造訴調對接制度,規範訴前糾紛受理指派、分析研判、多元化解等流程制度,強化多部門聯動;堅持線下線上融合,依託區域聯動指揮平臺,搭建高效率對接通道,利用“臨江愛民工作站”發揮調解便民性、高效性;創新工作方法,實現糾紛全流程處置,完善訴前篩選、分流、引導機制,把調解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向當事人講清、理順,引導當事人主動把調解作為化解糾紛的首選途徑;同時,嚴格調解期限、提高調解效率、及時反饋調解結果,防止久調不決。

  日前,一起經濟合同糾紛由海門法院委託至臨江新區,從受理、調解、化解到辦結,全流程僅用時2天,高效實現糾紛訴前化解、權利義務當場履行,有效降低了群眾訴訟成本,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快捷和便利。

南通海門:建立“調解+”聯動協作新模式  提升多元解紛新質效_fororder_圖片 1

調解現場

  “調解+公安”:剛柔並濟形成治理合力,築牢公調對接解紛陣地

  臨江新區依託鎮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充分發揮“三所共建”格局的優越性,將公安機關的“剛”和人民調解的“柔”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發揮派出所矛盾化解“前哨”作用,派出所作為糾紛受理前端,及時開展矛盾隱患、糾紛險情排查,第一時間完成信息收集、調查取證工作,分類將矛盾進行移送、受理、調處,做到“排查走在調解前”,強化司法所糾紛調解“防線”功能。臨江新區配備專職調解員開展公調對接工作,積極承辦派出所委託調解的案件,對非警情糾紛,迅速進行調解地點及調解人員的轉變,更好地安撫雙方情緒,讓糾紛“降降溫”,做到“調解走在激化前”。

南通海門:建立“調解+”聯動協作新模式  提升多元解紛新質效_fororder_圖片 2

工作人員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

  “調解+信訪”:法、理、情並用,推動訪調對接優勢互補

  臨江新區組織專職調解員全過程參與初訪接待、初信處置、訪積案化解等各環節,落實“前置、導入、化解”三步走,使信訪與調解有序銜接,有力促進信訪矛盾及時就地化解;做好前置接訪,依託“一站式”人民來訪接待窗口,重點做好群眾來訪接待、初信初訪受理、普通信訪矛盾化解工作;利用鎮村兩級調解組織網絡,落實糾紛排查、疑難案件上報等要求,避免小問題拖成大矛盾;強化調解導入,積極探索信訪事項多元化解的制度化、規範化路徑,暢通信訪導入調解通道;對能用調解方式化解的信訪訴求進行分類交辦處置,實現信訪轉辦、受理、調解無縫對接,有效減少上行外溢;達成事心雙解,通過調解的方式,鈍化衝突,減少信訪人抵觸情緒;利用調解手段了解訴求、走訪調查、會商會辦,積極尋找解決信訪訴求的合理依據,確保矛盾各方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爭議方案。

  臨江新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是發揮好“調解+”治理模式的有力保障。自中心建成以來,共接待來訪群眾100余批次,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65起,成功化解60起,其中1起訴前矛盾、7起非警情糾紛、8起信訪矛盾順利化解,生動彰顯了“調解+”模式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基礎性、主渠道作用;通過構建部門聯動、上下協同、有序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高效發揮司法、公安、法院等部門優勢,形成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的強大合力,為海門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強勁動能。(文/圖 施一紅)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