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張圩葵花朵朵園。王麗華 攝
南京市民來到湯泉老山腳下,支起帳篷、快樂騎行。新華日報 記者 吳俊 攝
歐洲大哲學家盧梭説,最好的旅行方式是漫步。200多年後,這句話在中國開始收穫越來越多的擁躉。
在中國旅遊研究院重點監測的326家5A級旅遊景區中,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長假,南京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鍾山風景區遊客接待量分別位列全國第二和第三。據南京市文旅局消息,八天假期南京累計接待遊客量達1618.2萬人次。
當如潮人流涌進城市主要景點時,也有一大批遊客放棄了特種兵式旅遊,不再像驛夫一樣追趕路程,要麼選擇親近自然去往人跡稀罕處;要麼走走看看,隨心所欲享受充分的自由,每一步每一處都是遊。
心靈自由而豐富,古都現代又多元。深讀城市,“野生”景點勃發,南京受追捧還只是開始。
現代人嚮往“自然之子”
中秋國慶假期第二天,揚州市民蔣夢婷出發前往100公里外的南京和朋友相聚。與以往不同,這次她的交通工具,是一輛4000元的公路自行車。
2023年上半年以來,城市“騎行熱”在社交平臺上興起,選擇“跟風”的蔣夢婷輾轉多家自行車門店,發現許多款式的現車“一車難求”。等了一個月,她如願拿到那輛淡藍色的公路自行車。結識的騎友中,許多人動輒花費上萬元買車。“沒有人在乎彼此的車有多貴,大家在一起風馳電掣,主打的就是出汗和交朋友。”首次跨市騎行,她選擇了近鄰南京。
她對南京並不陌生,這次選擇和朋友避開人流,一頭扎進從沒去過的城市深處——到南京的第二天,她騎上車直奔浦口老山。象山湖公園、不老村、佛手湖公園……綿延的老山中藏著許多景點。她在山間公路上一路馳騁,混雜著林木和泥土芬芳的風從耳朵旁呼嘯而過。“老山的空氣很新鮮很舒服啊!我一停下來就會深吸一口氣。”
沿途經過的湖泊、村落,時常給她驚喜。“村子裏能喝到咖啡,湖邊竟然有很好看的建築,這裡的鄉村跟我想像的不一樣。”這個假期,老山迎來旅遊熱,出山的路上往往大堵車,她在車流中閃轉騰挪,較為順利地結束了老山之旅。她覺得,雖然都是擠在人群中,這裡的體驗要比市中心好得多。
住在朋友家的三個晚上,她慕名去了號稱南京“騎行聖地”的江心洲。上島的一刻她瞠目結舌:夜晚的環島公路一側停滿了汽車,許多人正把自行車從汽車上卸下,有人“全副武裝”,有人連頭盔手套都不戴,有人甚至騎著剛掃來的共享單車。“自行車道和機動車道是分開的,而且路面專門鋪裝過,這裡是騎行者的天堂。”環島一圈20公里,她一路看著江對岸的萬家燈火,耳邊只有鏈條加速時的聲音,那一次,她和幾位當地騎友互加了微信。
在南京的市中心騎行,蔣夢婷不得不放慢速度,時刻注意路況。但她發現了鬧市的“好處”:“這個季節的南京,滿城桂花香,甜味讓人醉。”她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在南京騎車很有安全感,車子放在路邊完全不用擔心被騎走。她發現南京的很多商店是騎行友好門店,可以把車子靠在門口甚至帶到店裏。她坐在車前拍下一張小紅書同款照片,圓滿結束了南京之旅。“都説南京適合City Walk,我覺得也蠻適合Ride,以後找個週末我還來。”
在雙輪上感受城市山水的,還有一大批摩托車騎行者。網名“金陵老道”的潘先生近年戀上摩托車出行,他盯上了南京大小水面。“水庫一般是在山裏,空氣清新,景致好,南京是丘陵地貌,水庫多。帶上折疊椅、吊床,看上哪,就在哪歇腳,閉上眼憑風吹,這可太舒服啦!”朝而往,暮而歸,沿途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對“金陵老道”來説,歲月不居,但人心相通,片刻間似乎能體會到古人的心境。
騎行,跑步,徒步,露營,從水泥森林短暫抽身而出,回到自然的懷抱,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休閒。
傳播“驚喜”成就“野生”去處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換個角度表述,世上本沒有景點,被人看上了,就成了野生景點,走的人多了,便成了常規去處。
距離春椿雜貨舖計劃開業時間還有十天,而店主羅春春卻因為剛過去的這個長假,被迫提前營業。在南京江寧東山街道的古村落佘村,假期日均近萬人次的客流量,帶火了村裏每個角落。羅春春的店就在村裏一個偏僻的角落,“本以為會無人問津,沒想到吸引了不少人,很意外。”
羅春春原本是佘村小山咖啡的兼職店員,這家咖啡店是村裏的人氣頂流。山間的老式農房經過改造,搖身成為風格獨具的“出片”景點。合夥人都沒想到這家咖啡小店的人氣能如此之旺。
羅春春則一眼看中了另一間民房,開了自己的小店。一間偏僻幽靜的民房,門前一棵茂密高聳的老樹,這棵老樹也以“木”字與“春”相融,成為春椿雜貨舖的形象代言人,這裡賣著她手作的布包、木雕、咖啡。
“村裏的14家土菜館,超過10家是外來人開起來的。”佘村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朱蓉説,從“野生的鄉村”進階為“野生的景點”,佘村與商業體、遊客互相成就。
有山有水有人煙,古樹古井古燒窯,過去的佘村還只是一些驢友“心中的遠方”。佘村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敏介紹,2016年,佘村啟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定位於“金陵古風第一村”,全村面貌提檔升級,村內明清古建築群一一修繕。
這還沒完,野生景點如雨後春筍。佘村西北方,青龍山和黃龍山交界處,一片狹長的山坳,是驢友們津津樂道的徒步路線。兩側峭壁如刀劈斧鑿,夾護一片幽靜的礦坑湖,水面狹長曲折,驢友們戲稱其為“南京小三峽”。這裡,曾是上世紀開山採礦留下的痕跡,卻意外成就了另一番風景。
步行穿過一段忽高忽低、方向難辨的野道,再翻過幾個小山頭,越過一片泥草地,透過前方的山口,便滿眼都是驚喜。“走進十里長山凹的一瞬,我還以為是在西部高原地帶,獨特的‘峽谷+盆地+水景’一掃之前尋徑攀登的辛苦。”網友@撫河明月説。
這裡沒有三峽的激流回蕩,但卻有獨特的氣質。驢友的腳步在此踏出了一條路,山野水坑也成為一道風景,吸引更多人開啟探秘之旅。網友@山野英雄認為,這條尚未開發的山間小路有更多野趣,人少景美,就是身邊的“詩與遠方”。
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徒步愛好者分享起自己發掘的線路:第一條深度環線,途經佘村—十里長山凹—小三峽—石頭村,全程約14公里;第二條休閒環線,途經佘村—十里長山凹—小三峽—佘村,全程約7公里。不經意間,十里長山凹成了南京各類自然風光景點打卡榜的常客。
依然沒完。“南京小三峽”隔壁就是“南京小川藏線”。
“南京小川藏線”位於青龍山腹地,道路兩旁林木蔥鬱,五彩斑斕。從佘村往北沿著板湯線向龍尚村行駛,一段超過8公里的公路吸粉無數。其中一段近3公里的盤山公路,足足有38個連續彎道,整條路的高低落差最大達到七八十米,頗有川藏線的味道。
過去,這裡還只是一條寬4米左右的水泥路,2018年經提檔升級成了7米寬的雙向兩車道瀝青路。原先的道路狹窄,路面坡度起伏較大,不便駕車行駛,且道路兩側沒有相關防護設施,極易發生意外事故。
如今,不僅路面加寬且實施了黑色化升級,部分起伏較大的路段也進行了降坡處理,全線臨崖路段全部加裝防護欄,更好保護群眾的安全出行。一項便民利民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其獨特的山野風光,已然成為騎行、自駕愛好者尋覓的聚集地。
網友用腳投票的“野生景點”頻頻露頭,漸成旅遊新寵。鄉村風貌、歷史文脈,甚至老舊小區,都能成為漫步者追尋的主題。遊玩變成智玩、賞玩。再經短視頻的助推,繼而登上小眾群體的旅遊清單。
在@Mr.Qa的南京旅遊打卡目的地推薦裏,石臼湖南端下到橋底,不同湖水水位呈現不同景致,橋墩的縱深感令人震撼;浦口豐登街和競秀路交叉口,路邊停放著一架“退役”的真飛機,可以近距離接觸……
眾多火爆網絡的城市新去處,之所以擊中人心,正是因為可以窺見一座城市不同角度的美。
查找攻略、篩選景點、確定路線……中秋國慶假期還未開始,家住南京夫子廟的邢女士已開始為節日出遊做著準備。因為懷有身孕,此次邢女士將目光放在南京一批小眾去處。
10月5日上午,在導航指引下,邢女士和丈夫從市區自駕出發,用時半小時到達位於南京湯山的紫清湖野生動物世界。觀看大熊貓、欣賞馬戲表演、乘坐代步小火車……一圈玩下來,小兩口找了塊清凈的草坪,鋪上地毯,搭好帳篷,一邊品嘗自帶的水果,一邊與周圍美景合影。
休憩時刻,邢女士掏出手機,打開小紅書,分享遊玩體會。從門票購買到玩賞線路,從互動體驗到要點提示,洋洋灑灑的三四百字裏透露著邢女士對這裡的好感。
在明城墻下長大的邢女士對南京各個景點可謂如數家珍。她説,每當假期來臨,這些印在教科書上的景點,遊客都會“井噴”,她和愛人會選擇在平常錯峰前往明孝陵、美齡宮、音樂臺等地遊玩,而假期他們就去探索人流尚且稀少的地方。
“City Walk”從“人從眾”走到“眾從人”
“我旅遊一定要做兩件事,一個是去當地的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另一件就是‘City Walk’體驗人文風情。”9月29日,《新華日報》記者在南京市鼓樓區陶谷新村遇到了一位來自安徽省淮北市的遊客陳美如,正在中古店前“打卡”拍照。
“我是在短視頻平臺裏收藏的陶谷新村‘City Walk’路線,不設目的、不趕時間、不去跟人擠,沿著路隨心而走,所到之處都是風景。”陳美如説,平常工作忙碌,放假了就想出去旅遊放鬆,但是法定節假日的景區人滿為患,這樣的旅行體驗感並不好,自從“City Walk”興起,她就愛上了這樣的旅行方式。
相比“人從眾”的人潮涌動,“City Walk”展現的是“眾從人”,更加注重在旅途中拓展自身的精神世界,用眼睛記錄城市風景,用腳步測量城市溫度。
“南京寶藏打卡地”“這竟然是南京!美哭了!”“南京City Walk之超好拍超好吃的小眾路線”……社交平臺上,關於南京“City Walk”的路線琳琅滿目,且每條都看得出用心推薦。附上路線的同時,網友常會匹配觸動人心的文案,“遠處是群山,近處是人間煙火,這裡沒有車水馬龍,只有安安靜靜任時光流淌。”用個體的心情和才情去解鎖一座城市生動的容顏,這種方式特別有吸引力。
與高強度、高速度的“特種兵式旅遊”相比,“City Walk”體現的是“慢”,這種新式旅遊展現的是對慢下來的、尊重自我的新生活方式的嚮往。
你為什麼會來南京旅遊?“因為南京歷史悠久”“南京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因為對南京有執念”……“我是帶我媽媽來到南京‘City Walk’,讓她感受現在年輕人的旅遊方式。”9月30日,在南京市鼓樓區的“3號咖啡館”,來自北京的劉穎帶著母親喝著咖啡小憩片刻。
“在高中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當時並沒有多深的感受,後來爸媽送我去上大學時,我在天橋上看著父母遠去的身影,我才體會到《背影》的意義,所以一直想去浦口火車站看看,感受文人筆下真實存在的景象。”劉穎説,現在很多人願意去因為某個小説、某部電視劇、某個電影場景而納入旅行地點的選擇,走走停停,帶著書或者相關物料拍照,也算是“City Walk”的一部分。
新青年推崇,步行只是活著,漫步才是生活。一杯咖啡、一家老飯館、一次海邊吹風,都是旅途中偶遇的風景,這些日常化的城市漫步,能夠幫助人們再次發現“消失的附近”,重新認識並愛上一座城市。
明城墻的門洞裏有小鳥避雨,啾啾鳴叫清脆動人;路過南秀村的小巷,小吃店飄來熱騰騰的香氣;高大的法國梧桐給石階投下一片陰影,綠草青苔悄悄生根發芽……一路走走停停,胡嘉寧和朋友發現了一個接一個驚喜,心和胃,還有手機相冊,都裝得滿滿的。
這個快大學畢業的北方女孩已經去過全國十幾個城市,國慶假期快結束時,她錯峰出行,來到南京。在小紅書上做了充足的攻略,她將10月7日的行程定為自由漫步——在酒店附近的小吃攤喝一碗鴨血粉絲湯、斬個鴨子,再從廣州路走到上海路,從印在南京名片上的紫峰大廈走到老城區的陶谷新村,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兩個姑娘走走停停,用了一個多小時。
“往左一點!對對對,站在國旗下!”在鼓樓區金銀街的墻體彩繪旁,兩個姑娘輪流給彼此拍照,偶有金髮碧眼的“老外”路過,幾米開外的社區活動中心,幾個老人正圍坐打紙牌,行色匆匆的外賣小哥停下電動車,不闖入女孩們的鏡頭。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對南京的印象,那就是‘充滿生活氣息’。”胡嘉寧説。這種印象不是在人擠人的景點中形成的,“曾經去過一些景點,商業氣息太濃了,裏面的小吃和遊玩項目,好像全國各地都一樣……我們旅行的時間一般只有三四天,隨便走走反而能了解一個城市真實的樣子。”對於時間和經濟都不寬裕的大學生來説,自發探索並分享一些City Walk線路成為他們旅行中必備的環節。
當代年輕人的旅行,更像是一場沒有定數的探索。夜幕初垂,玄武湖灑滿燈光的小路,就算下雨也得逛!再去雞鳴寺吃個素齋,去漢中門買一捧花,“昨天好多小姑娘拖著行李箱來買花帶走。”漢中門花卉市場的商戶説。
這個鮮花批發市場意外“出圈”。“寶藏花市!”“用批發價把南京的春天帶回家”,不少外地人來南京City Walk的其中一站就是漢中門鮮花批發市場,外地女孩居然不約而同來這裡買花。“好多小姑娘拖著行李箱來買花、拍照。國慶這幾天,市場裏擠得走都走不動。”漢中門鮮花批發市場的商戶説。
桂花盛開,有聞香路線;秋意再濃,棲霞山的楓葉也紅了;如果下雪,朝天宮的紅墻青瓦勝似故宮……城市隨時節呈現不一樣的美景,不需要宣傳與規劃,想要發現的人自然會找到它。
享受當下,品讀城市,遊客去處不需要被規劃,無數“野生”在等待被發現。(新華日報 作者 董翔 胡明峰 徐晉 陳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