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六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開幕——淮安:守正創新擦亮“世界美食之都”金色名片
“世界美食之都”淮安歡迎您 王昊 攝
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 吳俊 攝
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 劉志鈞 攝
淮安街道燈火通明、美食飄香 易欣 攝
滿口留香的淮安茶馓 王昊 攝
淮安禦碼頭美食街 石浩 攝
盱眙萬人龍蝦宴食客如雲 許昌銀 攝
淮安面塑大師正在精雕細琢
“一蝦兩園、嗨遊淮安”淮安夏夜消費節
淮安一桌長魚宴,引來眾多食客打卡圍觀
本版圖片:均由淮安市攝影家協會提供(壓題圖除外)
10月12日,第六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暨金秋經貿洽談會開幕,一年一度的“美食嘉年華”正式開啟。6年來,淮安依託食博會搭建的平臺,與世界食品企業交流互鑒,共享機遇,共同推動綠色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世界美食之都”名片越擦越亮。
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淮安,是中國四大菜係之一“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2021年11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新一批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城市名單,淮安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桂冠。這是淮安首張國際名片,它打開了淮揚美食走向世界的“一扇門”,架起了淮安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座橋”。
淮上美食,走進“開國第一宴”
淮揚菜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它始於秦漢、鼎盛于明清,自古以來就頗受各地食客歡迎。明清時期,由於淮揚地區漕運、治河、鹽務、榷稅、交通五大支柱萃聚,南來北往的鹽商大賈匯聚於此,有錢有閒工於美食,淮揚美食自此名滿天下,成為中國知名菜係之一。
作為淮揚菜主要發源地之一的淮安,四河穿城、五湖鑲嵌,好水好土好氣候,農業資源稟賦優異,大米香、蝦蟹鮮、黑豬壯、蘭花俏、蒲菜嫩……眾多優質特色農産品,孕育出淮安琳琅滿目的美味佳肴,軟兜長魚、平橋豆腐、開洋蒲菜、欽工肉圓、文樓湯包……聲名遠揚的淮上美食,光看名字便已令人垂涎欲滴。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淮上美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信息,幾乎每道經典都有著咀嚼不盡的歷史文化故事。比如“淮安蒲菜”,因梁紅玉曾掘蒲根充軍糧而被稱為“抗金菜”;“平橋豆腐”由淮安平橋富商林百萬為討好乾隆、聘請名廚胡鏡林用十年之功千調百制而成……
新中國成立後,淮揚菜再次迎來輝煌時刻——成功走進“國宴”。相容南北菜係之長、適合大眾口味的淮揚菜被納入國宴菜係,中外賓客對“開國第一宴”給予很高評價,此後國宴通常以淮揚菜為基準菜係。
美食之都,撬動消費再升級
進入新時代,為充分發掘淮揚菜的人文內涵,淮安設立了淮揚菜文化産業園,打造了中國淮揚菜集團,建成了首家淮揚菜博物館,並啟動淮揚菜烹制技藝“申遺”工作。經挖掘整理,淮安現存名菜名點1300余種,298道入選省級非遺,數量為全國設區市最多。
為發揮淮安食品産業優勢,2018年起,淮安精心打造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每年一屆。6年來,食博會已成為促進淮安食品産業繁榮發展、推動境內外食品企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並作為江蘇省唯一經中國貿促會批准舉辦的“國”字號食品類國際展會,列為全省綜合性重大開放平臺重點打造。
入選“世界美食之都”後,淮安堅持放大這張國際名片的品牌效應,制定印發《淮安市“世界美食之都”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重點圍繞加強交流合作、突出守正創新、堅持開放包容、促進産業融合、強化傳播推廣5個方面排出18項工作任務。改造提升清江浦1415、禦碼頭、河下古鎮等特色美食文化街區,評選21家“世界美食之都”示範店、特色店,擴大美食消費。
抱團發展,銷售突破五百億
熠熠閃光的“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背後,是淮安綠色食品産業集群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淮安充分運用生態環境及農業資源稟賦,做大做強食品優勢特色産業,精心培育“淮味千年”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將“淮安大米”“洪澤螃蟹”等9個知名品類組成“聯合艦隊”抱團發展。目前,淮安已註冊農産品商標近萬個,培育涉農中國馳名商標7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29件,數量居全國設區市之首,形成從“田頭”到“筷頭”的全産業鏈條。
淮安綠色食品産業集群現已集聚規上工業企業180余家,2022年實現開票銷售537.1億元,成為淮安首個開票銷售超500億元的産業集群。
下一步,淮安將緊扣“一個主題”——長三角北部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兩大中心”——全國餐飲食材行銷中心、淮揚菜標準和研發中心,實施“三大計劃”——名店培育、産業培強、人才培優,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設組合拳,持續擦亮這張金色名片。(新華日報 作者 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