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建立廳數字化工作領導小組常態化推進機制,面向全省研究出臺《江蘇文化和旅遊領域數字化建設實施方案》《關於深化“互聯網+旅遊”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紮實推進數字文化和智慧旅遊高品質發展。2022年,省長許昆林在推進政府數字化專項工作專題會議上指出“省文化和旅遊部門積極拓展數字化文旅消費新場景,這既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旅體驗需求,對消費恢復也是有力促進”。
突出示範引領。將智慧文旅融入“智慧江蘇”建設,積極推動數字技術在文旅行業廣泛應用。制定發佈文旅數字化技術標準7項,佔全國的1/6。近5年來先後評選智慧文旅平臺、大數據應用、雲演藝、雲展覽、沉浸式體驗、數字藝術、文化數字化傳承與保護等各類省級智慧文旅示範項目261個,7個項目入選全國文旅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數量居全國第一。“君到蘇州”文旅總入口等3個項目獲評全國智慧旅遊典型案例,“水韻江蘇”數字旅遊卡等3個項目獲評全國發展智慧旅遊提高適老化程度示範案例。絲綢紋樣數據採集與應用推動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等3個項目,入選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新示範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社保卡文旅“一卡通”融合應用項目等2個項目,獲評“智慧江蘇”標誌性工程。
強化協同創新。發揮江蘇科教大省優勢,建立完善文旅數字化專家庫,支持建設省級以上文旅數字化研究載體11家,為文旅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集智聚力。搭建清華大學智慧文旅高研班、江蘇智慧文旅峰會、江蘇文旅數字化發展聯盟等産教研融合平臺,深化文旅數字化理論和實踐研究。同時,加強與電信、同程、阿裏、騰訊、美團、抖音等數字科技企業戰略合作,推動江蘇文旅産業轉型升級、提高整體競爭力。
推動産業集聚。實施數字文旅産業提升行動,加快發展數字影視、數字創意、數字藝術、數字文娛等新業態,指導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産業園、蘇州元和塘文化産業園區兩家國家級示範園區打造數字文化産業集群。完成全省近700家數字文化企業的信息採集和梳理分析,培育引進友誼時光、泰豐文化、上聲電子等一批骨幹科技文化企業,推動數字文化産業成為文化産業園區提質增效的新動能。
擴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旅新體驗,推出一批深受遊客喜愛的沉浸式互動性數字化體驗産品和項目,用數字化點亮“夜之金陵”“姑蘇八點半”等夜經濟品牌。首發“水韻江蘇”數字旅遊卡,累計銷售超16萬張,帶動全省文旅消費1.7億元。據銀聯數據,2022年江蘇省文旅消費總額3830.79億元,佔到全國10.3%、佔比全國第一。實施移動支付便民示範工程,開展數字人民幣受理場景改造,建成省級文旅消費便捷支付示範區45個、數字人民幣重點旅遊景區覆蓋率超40%,提高文旅場所消費支付便捷度。
服務公眾,實現同城待遇“一卡通”
2021年11月,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簽署戰略合作,積極規劃並推動建設了江蘇省社保卡文旅一卡通融合改造工程,該項目以江蘇第三代社保卡為載體,達成了全省旅遊景區、文化場館“一卡暢遊”,文旅惠民“同城待遇”,夯實了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的發展基礎。項目上線以來,相繼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22年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實踐優秀案例”、省委網信辦“2022數字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2022年智慧江蘇標誌性工程。
通過制定全省統一文旅行業身份驗證規範標準、升級改造文旅場所閘機設備,構建了全省文旅“一卡通”服務的新業態,實現了文旅場所“多卡、多碼合一”身份核驗,讓居民、遊客持有效的身份憑證(包括社保卡、身份證、電子社保卡、健康碼等),快速通過閘機完成票務信息核驗。有效降低了文旅場所的管理和維護成本,提高通行效率,提升了遊客的便捷度和滿意度。
在聚焦文旅行業發展新場景方面,依託省智慧文旅平臺,通過對接景區票務系統或中間數據上報平臺,將各端服務應用場景客情數據(包括實時客流、7天內預約數據、入園信息、場所開放情況等)統一歸集到江蘇智慧文旅平臺,充分保障全省文旅客情數據的完整性、全面性、條理性,提升文旅監管單位對客服務和行業監管能力,為文旅行業的科學有序發展提供數據賦能。
在打造對客服務新産品方面,依託5G、人工智能、Chatbot等新技術,提供購票、分時預約、景區導覽、景點講解、在線投訴等免安裝、免註冊、免認證的新産品服務。遊客可在一屏內通過對話交互方式,獲取覆蓋旅遊全過程、輕質化的數字化服務,實現了遊客體驗門檻和文旅場所數字化服務門檻的雙降低。
為保障遊客隱私數據、景區數據的安全性,制定發佈全國首個文旅行業網絡安全防護操作指南,規範社保卡文旅“一卡通”等數字化平臺涉及遊客個人隱私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的安全處理要求,實現個人信息數據在跨平臺交互的安全保護。此項工作得到省委網信辦高度認可,獲評江蘇省個人信息保護優秀實踐案例。
該項目一方面依託行業領域的新業態、新産品、新服務,探索並形成了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發展新模式,顯著地提升了市民、遊客文旅消費的便利性和景區服務效能,另一方面,文旅大數據的統一歸集整合,為文旅行業精準監管、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夯實基礎,智慧文旅平臺“一張網”
江蘇智慧文旅平臺于2020年7月正式上線運行,包括行業監管、數據分析、公共服務三大功能,被省委網信辦等部門評為數字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和智慧江蘇標誌性工程。
在行業監管方面,目前平臺已實現對全省622家A級旅遊景區、195家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201家文化場館、502個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8家文化娛樂場所和演出經營單位以及3848家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的實時監測、智慧監管。
在數據應用方面,盤清了全省文旅數據資源家底,建立文旅數據統一目錄和標準;形成了文化、旅遊、文物、行政管理4大主題庫、27個子庫、2.1億條數據的文旅行業數據資産;實現與各設區市文旅局等23個單位數據共享,累計交換數據1.5億條。
在公共服務方面,打造了為民服務的線上總入口“蘇心遊”,集成了33項公共服務、1500多個文旅産品。對接第三代社保卡,推出便民服務的“文旅一卡通”;為激發文旅消費活力、促進文旅市場復蘇,創新推出惠民服務的“水韻江蘇”數字旅遊卡,已覆蓋13個設區市的200多家知名景區,上線至今,已發行16.16萬張。
此外,按照數字政府“一朵雲”“一張網”“一部門一系統”的要求,智慧文旅平臺已完成省文旅廳29個業務系統的整合,建成政務數據中臺,並接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
自2023年“五一”假期起,江蘇省數字文化和智慧旅遊發展中心首次創新探索基於5G網聯無人機技術的景區安防智慧中臺,聚焦車流客流、擁堵節點等公眾關心的信息和森林火情、大型遊樂設施及水上項目監管盲區,通過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超視距智慧安防。為江蘇智慧文旅平臺行業監管指揮中心提供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的網聯無人機綜合巡檢服務和實時指揮調度。實現對全省44家面積規模較大、巡查難度高的高等級旅遊景區的實時人流量監測、景區內人群分佈熱力和流向分析、停車場飽和度判斷,進一步提高文旅監管質效和應急處置水準。截至2023年國慶假期,該項目綜合巡檢時長已超3000小時,真正把旅遊安全與品質監管落實到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體現到旅遊市場管理的全過程。
江蘇省數字文化和智慧旅遊發展中心與美團研究院、南京市文化和旅遊信息中心聯合共建的文旅大數據應用與標準研究實驗室,2023年在消費大數據和標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方面,基於銀聯消費、OTA消費和運營商數據,研究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遊客消費測算模型;另一方面,積極參與文旅部質監所《旅遊服務品質大數據評價指標》編制和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在景區、酒店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引領示範,江蘇經驗探路“走在前”
在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2023年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示範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中,江蘇有3項入選。蘇州絲綢博物館申報的絲綢紋樣數據採集與應用推動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獲評十佳案例,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世界文學之都”數字空間、江蘇省文化館申報的江蘇公共文化雲運營推廣入選優秀案例。連結傳統與現代,領域互通共同創建,為公眾提供便民利民服務,科技的加持,讓數字化助力文旅發展再攀高峰。
入選全國文旅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的“南京文化消費智慧綜合服務平臺”“蘇州旅遊總入口”“南京鄉村旅遊大數據服務平臺”“金湖全域智慧旅遊項目”4個江蘇智慧文旅項目,通過平台資源共享,指引旅遊數據決策和數據判斷,為遊客提供真正的目的地參考和指引,系列“文旅+數字”融合發展措施,集中展示了江蘇文化和旅遊領域數字化創新的全新成果。
南京市大報恩寺遺址景區、無錫市宜興陶瓷博物館、常州市環球動漫嬉戲谷、蘇州園林景區、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鹽城市東臺黃海森林公園景區、淮安市西遊記文化體驗園、鎮江市醋文化博物館、泰州市溱湖旅遊景區等9家單位,入選2023年度江蘇省智慧旅遊景區。這些景區在強化科技數字賦能、拓展智慧旅遊場景應用、創新數字文旅産品開發、提升智慧化管理服務效能等方面精心耕耘,積極發揮智慧旅遊景區示範引領作用,更好助力江蘇省智慧賦能文旅高品質發展。
科技的加持、豐富的內容、穿越古今的體驗,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成為熱點。近期,文旅部公佈了首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由省文旅廳申報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流動的文化)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蘇州灣數字藝術館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拈花灣夜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3個項目入選,豐富的展覽、多元的空間、沉浸式的演出,為公眾開啟“文旅+科技”的多維探索之旅。
截至目前,省文旅廳共認定兩批共9家省文旅重點實驗室和兩批共15家省文化和旅遊裝備技術研發中心。文物“生病”了怎麼辦?數字資産如何唯一化?園林怎樣保護與活化?這些問題在省文旅重點實驗室中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案,科技感滿滿的一個個項目,讓人對“水韻江蘇”科技文旅融合的未來無限憧憬。産業特色明顯、比較優勢突出、發展潛力良好的省文化和旅遊裝備技術研發中心,或是以創意為引擎、打造綠色展覽,或是營造出行新體驗,或者借助科技之光、助力文旅升溫,發展領域涵蓋公共文化服務、演藝演出、遊藝遊樂、旅遊觀光、旅遊基礎設施、旅遊戶外等,為公眾提供新鮮多元、沉浸交互的文化旅遊體驗。
10月23日,在2023年(第十屆)江蘇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新鮮出爐的2023數字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中,南京圖書館建設的江蘇省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服務平臺和南京博物院運營的南京博物院數據可視化平臺位列其中,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被評為2023數字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徵集優秀組織單位。
新征程上展開數字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發展探索實踐,要在強化數字科技賦能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讓深厚的文旅資源借助科技手段活起來、動起來,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更好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獨特魅力。2023年以來,省文化和旅遊廳圍繞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0424號《關於推動江蘇旅遊業“智改數轉”的提案》,先後到南京、南通、揚州、鎮江等地實地調研,與數字文旅一線管理人員、運營人員等深入交流,參加相關數字文旅工作會議聽取意見建議,形成相關調研報告2篇。省文化旅遊廳將文旅行業“智改數轉”作為文旅高品質發展的動力,加快推進成果轉化。目前,“蘇心遊”對客服務平臺、社保卡文旅“一卡通”、文旅領域數字人民幣應用推廣等重大項目均取得實質性進展。下一步,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落細落實《江蘇文化和旅遊領域數字化建設實施方案》,更好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
汲取文化活水,用好文旅數字“資源池”。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首要任務就是將中華文化積澱了5000多年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文化內涵的數據,從中提取具有歷史傳承價值的中華文化元素、符號和標識。圍繞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運用當代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産進行信息採集、存儲、研究與保護、傳播,打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趣味和欣賞習慣的“互聯網+中華文明”優秀産品,讓文物、非遺、古籍承載的多元價值插上數字科技的翅膀。圍繞促進數字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推動各級各類文化機構文化資源數字化,拓寬數字資源開放、特許開發、授權應用、活化利用等渠道,推動跨層級、跨平臺、跨主體之間數據共享,使之成為文化創意、藝術生産的重要資源要素,激發數字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升數字文旅産業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圍繞推進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深入實施數字再現工程,豐富具有歷史傳承價值的中華文化元素、符號和標識的現代表達,讓更多長江和大運河文物和文化遺産活起來,更好融入現代生活。
豐富數字生活,構建文旅公共服務“一張網”。圍繞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走在前,不斷提升數字化文化服務能力,以高品質數字文化産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快構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體系。完善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等數字文化場館矩陣,支持打造一批智慧化“最美公共文化空間”。二是持續優化文旅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推進文旅“一卡通”基礎設施建設、“蘇心遊”提檔升級,利用社保文旅數據進行“遊客畫像”,策劃開發“文旅+”卡碼融合創新應用産品,增強人民群眾對文旅數字化成果的獲得感、滿足感。三是高標準建設科技創新孵化器。繼續加強文旅重點實驗室、文旅裝備研發中心等建設,開發更多技術領先的“東方美學科技”,打造更多光影之間的“東方美學盛宴”。
擴大文旅消費,發展文旅市場“潮業態”。當下沉浸式文旅業態已成為推動景區提升、消費升級和夜間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啟示從業者必須跟上消費升級步伐,精準對接新需求,在文旅産品和服務創新上下更大功夫。一是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數字化網絡化傳播。支持發展數字創意、數字文娛、網絡視聽等新業態,引導文旅企業數字化改造提升和運營服務智慧化轉型,增強技術創新、場景創新能力。二是擴大沉浸式數字化文旅消費。促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慧消費等新型文旅消費發展,打造更多具有鮮明美學風格和傳統文化意韻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支持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文旅融合産品,為文旅市場加快全面復蘇注入新動能。三是健全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旅産品服務供給體系。加大“水韻江蘇”數字旅遊卡建設、數字人民幣文旅應用推廣,推進文旅消費支付便利化。把互聯網作為展示多彩文明重要平臺,拓展數字文化交流和智慧旅遊推廣,不斷提升中國文化感染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圖片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