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百景”有“江村”
來源:新華日報  |  2023-10-27 10:00:1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我

研學農耕、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江村193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5

研學農耕、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江村193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

航拍“江村”

  2023年9月以來,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新江蘇·中國江蘇網,開展“水韻江蘇·長江百景”徵集、評選活動。網友們熱情高漲,投票總數超百萬,時值金秋,“長江百景”終於落下帷幕。而在百景之中,有“蘇州·中國江村”一個鏡頭——“蘇州·中國江村”作為“自然生態景觀”入選。

  據介紹,“長江百景”評選活動圍繞自然生態景觀、歷史人文景觀、紅色傳承景觀、新時代發展景觀四大主題,徵集遴選100個展示長江文化和旅遊特色資源的景觀。

  蘇州吳江開弦弓村,地處長江流域太湖東南岸,一水彎似弓,一水直如箭,開弦弓村因之得名。1936年,社會學家費孝通在此做了兩個月的鄉村調查,寫出舉世聞名的《江村經濟》,從此“江村”成為開弦弓村的代名詞,為世界觀察中國鄉村打開了一扇窗。

  從空中俯瞰江村,潔凈的村道,筆直的弄巷,古樸的石橋,蜿蜒河水穿村而過。將時間軸往前撥轉80多年,開弦弓村還是男耕女織、農工相輔的家庭經濟結構。到新中國成立後,村辦生絲廠合併歸屬人民公社,再到改革開放後,絲織廠等村辦企業興起,個體、私營工商業蓬勃發展,一步一步,開弦弓村在微觀層面,演繹著中國普通農村的變遷史。

  放眼現在的江村,依舊循水而居、依勢而建,維繫著“河—路—田—宅”的空間格局。農業為基、三産融合、生態為底、藍綠交融,打造江村1936·南園、北園、山水桑田等項目,開拓親子教育、研學農耕、休閒旅遊等業態,多措並舉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保留著村莊的原始風貌,保存著樸素的江南風情,保育著健康的鄉村生態,順其自然、有節制、有規劃的發展步調,讓江村成為江南鄉村甚至中國鄉村的縮影,成為向全球展示中國鄉村經濟的一面旗幟。

  八十餘年江村變遷,從水網間的鄉村聚落到如今的現代化鄉村,變了的是人們生活越過越好的笑臉,不變的是風景依舊的江南畫卷。(新華日報 作者 吳旅萱 顧浩)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