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積極探索構建基層社會依法治理現代化建設新樣板,緊貼民生民情,加強部門聯動,以“警法融合”為小切口,充分發揮“三所共治”的乘數效能,開闢區域社會依法治理“大路徑”,大力夯實法治建設底板基石,推動“警法融合 三所共治”在海陵生動實踐,為警法聯動融合建設貢獻更多海陵智慧。
堅持“三高”推進,凝聚“警法融合”向心力。高站位謀劃,海陵區樹立“大法治”理念,根據《三年行動方案》推動“警法融合”機制提檔升級,挖掘三所互補潛力,突出解決融合機制中的瓶頸和難點問題,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執法水準進一步提升,護安作用進一步彰顯,治理效能進一步優化;高標準推進,完善警法融合會商研判、法治建設多維評估、矛盾糾紛應急處變、特殊群體協調聯動、法律服務全域協作、信息資源統籌共享等六項機制,推動“警法融合”工作標準化、規範化、流程化、精細化;高效能運轉,搭建區級政法“五中心一體化”服務平臺,推動科技賦能線上線下雙融合,夯實三所共建築基、聯調解紛護安、平安前哨歸途、法律服務直通、規範執法陽光等五大行動, “一張網”共治、“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
突出“三治”並舉,集聚“警法融合”創新力。聯調善治,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海陵區升級“警司聯調”海陵模式,有效整合三所資源,構建區、鎮、村、網格四級糾紛處置機制;探索法治街區建設,在城中街道鐘樓巷街區設立“一站式”多元調解室,推動多發頻發矛盾“就地化解”;統籌轄區法治資源,建立11個“警法融合”法律服務團,全面入駐法潤民生群、社區網格群、企業營商群,“亮身份”,提供便捷優質法律服務;聯動實治,多維開展執法監督,推動規範執法、執法監督工作向基層延伸,探索“主管部門+鎮街+司法所+社會”多維監督模式,試點在城中司法所建立行政執法監督聯繫點,對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派出所日常執法工作開展常態化監督指導。
注重“三抓”保障,匯聚“警法融合”持久力。抓規範化建設,海陵區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共同推進“楓橋式”司法所、“楓橋式”派出所建設,全面提升三所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水準;抓實質性內核,各鎮街每月召開分析研判會,三所共同對基層法治建設、安保維穩、疑難案件等進行分析研判,依託公安“技防工程”“雪亮工程”等,發揮大數據監測預警功能,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互設席位,硬體互通;抓網絡式隊伍,全區各司法所明確一名社工,派出所在每個村(社區)選派一名輔警,聯合組建一支178人的特殊人群管控警輔隊,強化特殊人群管理,共同完成調查評估346件、集中教育62次,走訪重點對象284人次,有效破解力量不足難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292名特殊人群的“法律管家”,提供76人次法律服務,促進監管穩定。(文 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