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創新之城” 感受“創新江蘇”
來源:新華日報  |  2023-11-28 09:40:14

  原標題:以創新謀長遠之勢、以産業築久安之基 ——  走進“創新之城” 感受“創新江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殷殷囑託在耳,江蘇謀實舉措、集中資源、聚焦發力,用創新之“手”按下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圖景變為現實的“加速鍵”。

  11月中旬,記者來到江蘇各地,探展館、入園區、進企業,切身感受江蘇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方面,如何破解“卡脖子”問題;在裝備製造、數字經濟方面,如何進軍未來藍海……

  【現場探訪】

  秋冬之交,迎來一年中色彩最斑斕的季節。微風搖曳,樹影倒映在蘇州金雞湖的水面上,在湖邊遠眺,湖水另一邊是蘇州標誌性建築——東方之門,從“門”而入,一座現代化産業新城——蘇州工業園區展現在眼前。

  11月16日,記者首站來到蘇州工業園區入圍“2023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前百家企業”榜單之一的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家企業也是國內移動端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平臺的開創者。

  別具一格的“L”形佈局、跳脫的裝修顏色、寬大的幕墻、以“橋”相連的開放式辦公區域……光從樓宇建築風格就能感受到這家企業的創新性。

  開放式辦公區域內坐滿年輕的數據工程師,他們盯著眼前的電腦螢幕,迅速敲擊著鍵盤。“我正在進行‘AI模型訓練’,就是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工程師李俊告訴記者,通過AI技術,目前公司員工平均每天處理數據超12萬條,在行業內居於領先地位。

  “目前,企查查已擁有覆蓋全球近5.5億家企業的企信數據庫,用戶數超4億,累計查詢量超10萬億次,匯集國內80個産業鏈、8000個行業、6000個細分領域的商業信息,以穩健的‘獨角獸’姿態,實力領跑商業信息服務行業。”企查查創始人陳德強説。

  隨後,記者走進園區另一家企業——盛世泰科生物醫藥技術(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各就各位進行各種實驗。“每一次實驗我都極為仔細,不能出現任何失誤,因為每次實驗的成敗都決定了藥物研製的成敗。”在企業工作7年的繆瑩瑩説。

  正是通過這樣反復認真的實驗,企業的核心産品1類創新藥盛格列汀上市在即。“企業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選擇性DPP-4抑製劑盛格列汀,目前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NDA(新藥上市申請)並獲受理。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即可達到預設試驗終點,高劑量組還能很好顯示藥物的安全性,‘量半功倍’的治療效果,讓該藥物有望成為同類最佳降糖藥物。”盛世泰科公共關係部高級總監桑曉東對産品充滿信心,未來公司將以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為導向,研發可及性高、療效更佳的創新藥物,惠及全球患者。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要合作項目,1994年獲批成立至今,已集聚大院大所15家、國家重大人才引進工程專家278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98家、上市企業62家,是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發展質效最好、創新活力最強、營商環境最優的區域之一。

  為整體了解園區和蘇州市産業發展情況,記者來到園區展示中心。中心二樓展示了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産業,以及現代服務業“3+2+1”産業佈局成果。

  其中,積體電路展臺有一張高功率半導體鐳射晶片,講解人員介紹:“這種晶片全世界只有5家企業實現量産,而國內唯一一家企業就是來自蘇州的長光華芯。”信息通信設備展臺陳列了各類先進的光纖産品和光纜樣品,講解人員説:“目前,全世界只有4家企業擁有遠洋通信網絡的全産業鏈,江蘇的亨通集團位列其中,且是我國唯一一家。”順著講解員手指方向看去,展臺大螢幕的電子地圖上,紅實線標注著亨通産品已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離開江蘇的經濟重鎮和産業高地蘇州,記者又來到江蘇經濟版圖上另一重點地區——常州,這裡的新能源産業賽道已形成“發儲送用網”的生態閉環。

  在青海佈局建設生産基地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總部展示大廳,兩面從上到下鑲滿專利證書的墻體,直觀彰顯企業的雄厚實力。

  展廳深處擺放著硅料、硅棒、硅錠、硅片、電池片、組件實物。“從硅料進廠到成品電池組件出場,光伏電池板青海生産基地全線投産。”天合光能副總裁馮志強介紹,天合光能擁有優秀的技術創新隊伍,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持續居中國光伏行業領先地位,參與主導行業標準141項,累計申請專利及軟著3241件,首提併發布IEC國際標準。至今,企業已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先後25次創造和刷新世界紀錄……集聚光伏全産業鏈的天合光能,已成為我國光伏組件“頭部”企業。

  從蘇州到常州,一路走來,一路看來,一路聽來,真切感受到,這是名副其實的創新之地,是一扇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

  【新聞縱深】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作為科技和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江蘇是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內“兩院”院士人數、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國家高新區數量、入圍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數量等多個區域創新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科研力量升級加碼,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能級不斷提升……近年來,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努力在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中扛起重大責任。

  作為全省科技創新策源地、排頭兵,蘇州擁有1.36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包括C9高校在內的36家高等院校,逐步在4萬億元工業底盤的基礎上構建起一個實力雄厚的“創新矩陣”,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

  作為經濟發達的蘇南版圖上的一顆“工業明珠”,常州整合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特別是在新能源産業賽道上,常州投資熱度全國第一。

  在蘇南“群虎”的領跑下,當前,國內1/5的高技術産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相繼落成,C919大型客機、“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問天”實驗艙等一批大國重器上均有“江蘇製造”的印記。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國際科技力量戰略重塑的新機遇,如何實現新的攀升?江蘇各地將發展的目光鎖定在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上,奮力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以創新謀長遠之勢,以産業築久安之基。

  江蘇緊緊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著力推動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黨的十九大以來,相繼出臺《關於加快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江蘇省“産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打造搬不走、拆不散、壓不垮的産業“航空母艦”。納米科技、超級計算、物聯網、生物醫藥等産業規模和創新水準均居國內“第一梯隊”。

  為推動江蘇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2023年6月底,江蘇省委辦公廳、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加快建設製造強省行動方案》,聚焦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50條産業鏈“1650”産業體系建設,實施八大行動,著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江蘇正以開放創新的奮進姿態,奔赴星辰大海,再攀科技高峰。

  【記者觀察】

  “創新就是生産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這句話,記者在江蘇採訪行程中感觸尤深。

  細讀江蘇經濟發展數據,從2018年全省GDP邁上9萬億元臺階,一直到2022年,江蘇全年GDP已連續跨越4個萬億元臺階。經濟發展大步跨越的“密碼”是什麼?就是“創新”二字。

  從體制機製革新,到人才服務加碼;從産業鏈佈局,到平臺載體搭建……一切為創新服務,讓創新先行。

  記者在江蘇所到之處,看到的都是生産線晝夜不停、科研投入不斷加大、産品攻關持續突破……在蘇州採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蘇州是沒有夜生活的地方”,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夜晚的蘇州辦公樓宇仍然燈火通明,無數的人還在加班加點,向著既定目標奮鬥衝刺。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關鍵變數,但創新之路異常艱辛,需要忍耐和堅持。十幾年攻關只為一款新藥上市,幾代人不斷打磨實現一款産品的再升級……高品質發展的背後,是江蘇人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恒心和堅持不懈的奮鬥。(青海日報 記者 羋嶠 張多鈞 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 孟旭 唐穎)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