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村産權交易市場交易額突破2200億元
來源:新華日報  |  2023-12-08 09:40:27

  原標題:全省農村産權交易市場交易額突破2200億元 一網通管,農村資源配置更高效

  12月5日,全國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南京召開。《新華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江蘇在全省範圍內部署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兩項整省試點,建立和完善了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基本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覆蓋全省1.7萬多家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夯實産權市場交易基礎、豐富産權市場交易功能、加快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推動産權市場交易活躍,有效發揮了市場在農村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了農村生産要素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了農村集體資産保值增值和農民增收致富,為全國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作出了有益探索。

  12月5日上午10時,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村産權交易中心)迎來一批客人,他們是受邀來參觀的全國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工作座談會與會嘉賓。

  中心一樓的服務大廳裏,多個辦事窗口有序排開,幾位市民正在諮詢相關事宜。中心工作人員張露向大家介紹,目前大廳具備交易信息發佈、交易諮詢和申請受理、産權查詢協助等功能,並引入法律和銀行等仲介服務組織和金融機構,開展法律諮詢、項目推介、抵押融資等配套專業化服務。

  江寧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焦珍山介紹,針對該區農村産權交易涉及面廣、交易量大,且絕大多數在農村的特點,江寧區著力建立形成“四級聯網、三級隊伍、二級監管、一個平臺”産權交易體系,即農村産權交易省、市、區、街道四級聯網,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工作隊伍,實行區街兩級監管,使用江蘇省農村産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一套系統,確保農村産權交易全覆蓋。同時,發揮電子系統網上交易功能,實現農村産權交易“最多跑一次”。

  早在2014年,江蘇省就著手建設統一聯網、信息互聯、資源共享的農村産權交易市場體系,把全省所有交易服務聚合到一個平臺“一網通管”。在近10年的實踐探索中,創造了諸多標誌性成果,如第一個創新性發佈土地經營權綜合價格指數,第一個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農村産權交易網簽,第一個啟動價格熔斷限價機制……截至目前,全省農村産權交易市場交易額突破2200億元,溢價金額超68億元。

  走進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新城科技園的南京農村産權交易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兩個“數字大屏”——南京市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南京農村産權實景一張圖,全市當日成交項目、供應項目數、累計成交宗數、成交金額、交易品種等一目了然。

  “中心積極銜接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成果,交易品種在初期的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養殖水面和集體資産3種類型基礎上,新增農業生産設施設備、小型水利設施、農村小型工程招投標、農業知識産權等11種類型。”南京農村産權交易中心主任王蕾介紹。

  “我們堅持農村産權流轉交易運營公益性為主、公益性與市場化協同運作的雙輪驅動機制。市級平臺引入金融、社會資本、科技等市場資源要素,拓展法律諮詢、資産評估、測繪測量、招商推介、金融服務、確權鑒證等業務範圍和增值服務功能;區級以下平臺堅持公益性定位,更好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保障農民群眾財産權益。”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湛中林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南京全市建成1個市級、8個區級、46個鎮街級農村産權流轉交易中心,三級市場既可獨立交易,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促進農村集體資源資産與市場資源要素的最優配置。

  農村産權交易市場的規範化建設,提升了農村産權流轉交易發展水準,促進了集體資産保值增值,為壯大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2022年,南京全市農村村均收入832萬元,其中集體經營性收入390萬元,經營性收入達20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佔比73%,達100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有3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人均福利和分紅超400元。

  《新華日報》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為推動農村産權有序、合理流轉,江蘇省持續完善服務內容,實現了四大創新——創新制定行業標準,先後牽頭制訂農村産權流轉交易2項國家標準及6項省地方標準,引領推動行業自律;創新發佈價格指數,按省市縣三級每季度發佈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指數,引導經營主體理性交易;創新推行線上交易,以交易平臺為支撐,推出線上報名、繳款、競價等功能;創新推出抵押登記,打造抵押融資登記鏈條,依託區塊鏈技術完成全國首筆鏈上土地經營權抵押“雲貸款”,大幅縮短貸款時間。

  就在11月,農業農村部發佈關於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試點的批復,江蘇獲批整省試點。接下來,江蘇省將進一步推進實體市場標準化建設,加強交易場所“五有”規範化建設(有固定交易場所、有穩定工作隊伍、有統一交易標識、有規範交易程式、有充分經費保障),推動場所功能完備。持續完善平臺功能,設計針對混合産權、生物性資産、跨集體經濟組織土地經營權流轉等類型的交易品種。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對接,強化數據應用,研究打造涉農主體融資服務體系。推動長三角三省一市農村産權交易平臺互聯、信息共享,加快推進農村要素跨區域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新華日報 記者 吳瓊)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