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筆一畫,書寫“走在前做示範”新答卷
又是一年年末,回眸2023年江蘇經濟工作,遇到了許多新的挑戰。在爬坡過坎中前行、在攻堅克難中奮進,江蘇全省上下深刻領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的重大要求,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取得了一系列來之不易的成績。
放大優勢,展現能力擔當
江蘇産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市場規模巨大,有能力也有責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這一年,江蘇繼續放大自身優勢,積極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創新驅動,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前提和保障。這一年,是創新江蘇再度開花結果的一年。
11月25日發佈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顯示,江蘇省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第3位。報告認為,江蘇在“知識創造”“知識獲取”“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創新環境”5個指標維度均有較好表現,其中“企業創新”指標表現最好、排名全國第二。
12月12日至14日,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舉行,來自江蘇的一批科創企業,又用一個個“硬核”成果展現科技創新實力。全國3.7萬家參賽企業,最終僅22家獲獎,江蘇賽區共4家企業獲獎,其中一等獎1家、二等獎3家,獲獎總數位居全國賽區首位。此外,江蘇8家企業獲得全國“創新創業50強”,總數同樣位居全國賽區首位。
以營商環境之“優”,爭高品質發展之“先”。這一年,更多江蘇企業難忘政府部門的“店小二”式服務。
針對中小微企業發展,江蘇穩步擴大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支持的政銀合作産品覆蓋面和規模;針對民營企業發展,江蘇持續開展涉民企違規收費整治,依法依規為企業和企業家解難題、辦實事;在市場監管方面,江蘇對涉企服務進一步減環節、減材料、減週期……
近日,在總投資10億元的江蘇方興主機配套研發生産項目現場,鹽城市鹽都區行政審批局、住建局等單位現場為企業答疑解惑,為項目“竣工即投産”奠定基礎。“主管單位主動介入、靠前指導,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有力保證了項目建設進度。”項目綜合管理部行政主管步永春説。
越是關鍵之年,越要堅守實體經濟。這一年,江蘇始終把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
以更加紮實的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勳介紹,江蘇堅持以深化集群培育和産業強鏈補鏈延鏈為重要抓手,著力打造“1650”産業發展推進體系等六大體系,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全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確保到2025年實現強鏈補鏈延鏈走在“第一方陣”、2030年基本建成製造強省。
把握機遇,更好服務大局
前進道路上,要善於發揮自身優勢,也要果斷把握時代機遇。作為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多重戰略機遇在江蘇疊加。一年來,江蘇更加清晰認準自身所處的時代方位,知所從來、明所將往,更有底氣應對挑戰。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是事關全局的區域發展戰略。作為長三角“重要一翼”,江蘇以高品質發展走在前為長三角一體化添彩。
生態環境一體聯治,讓我們看得更“遠”。2023年兩張照片意外“出圈”:一張是江蘇啟東居民拍攝的60公里外上海陸家嘴高樓群,一張是安徽滁州居民拍攝的南京紫峰大廈。
太湖是長三角的“母親湖”,無錫是太湖治理的“主戰場”。2023年1—10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總磷、總氮濃度持續好轉,水質達近10年最好水準。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江蘇早已成為共識。一年來,江蘇更高品質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持續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有江蘇特色的沿江現代化産業體系。
作為萬里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南京始終保持共抓大保護的戰略定力,確保一江碧水向東流。順江而下,南京江岸新景美不勝收:江寧建成綠色親水濱江公園,建鄴魚嘴濕地成網紅打卡地,鼓樓中山碼頭再現火車、輪渡同框歷史記憶,棲霞漫山紅楓臨江而立……一幅幅“與江共生、擁江發展”的綠色發展新圖景讓市民遊客連連讚嘆。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改變的不僅是沿江生態,守護的不僅是綠水青山,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發展理念、轉變了發展方式、增添了發展動能,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並進。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地處“交匯點”的江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推動向東開放、向西開放雙向互濟,成為新發展格局中“雙向開放”的重要窗口。
10月7日,假日期間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依然一派繁忙景象。一趟中歐班列即將啟程去往烏茲別克斯坦阿佈雷克站。列車上碼放著100個集裝箱,裝載的是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的汽車零配件,這也是2023年第四季度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開出的首趟汽配專列。前三季度,這裡開行中歐班列同比增長9.7%,2023年全年有望再創新高。
越來越多的“江蘇製造”,借助“一帶一路”暢達全球。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南京、徐州、蘇州、連雲港、南通5個市已經穩定開行中歐班列。在圖定線路之外,原本並沒有中歐班列始發或直達的城市、港口、站點,也在積極加開接續班列,經連雲港“聯通”,乘上中歐班列的東風。9月28日,無錫國際鐵路物流中心落成,滿載本地産皮卡汽車的籠車國際聯運班列也在當日首發,接續班列從無錫西站駛出後一路向西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最終將抵達哈薩克斯坦。
面向未來,培育經濟動能
無限“風光”向“藍海”,全國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晶硅光伏産業基地紮根鹽城,裝機規模超1350萬千瓦,産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讓“糾纏”在更多行業用戶間“裂變”為産業發展“提速”,量子計算機雲服務平臺在蘇州邁入技術攻關“關鍵期”;全球首艘深遠海綠色智慧試驗船即將從無錫“揚帆而發”……以“未來”為航線,向“激蕩”處競發,江蘇從不畏懼暗礁,從未停止步伐。
以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戰略定力,以善於發現機遇、創造機遇的行動力,這一年,江蘇一路“向新而行”,積蓄髮展新動能、樹立發展新優勢。前三季度,江蘇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3.2%,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49.8%;1—11月,江蘇對中東地區、非洲、印度進出口分別增長19.8%、6.8%和6.5%;1—11月,江蘇“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819.8億元,同比增長14.5%。
“新動能”是什麼?江蘇用實際行動解答:攻克新的技術、研發新的産品、開拓新的市場,就會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成果。為新動能蓄力,江蘇省各條線、各地區確立明確方向、具體抓手——
江蘇聚焦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50條産業鏈,統籌推進傳統産業煥新、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三大任務”;積極實施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大行動”,更加注重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打造數實融合強省。
讓換擋期成蓄能期,變瓶頸期為爆發期。2023年以來,江蘇新興消費、新興産業投資“熱度”不減——
“潮”消費掀起消費潮。通過業態創新、模式創新,一批首店、新店、概念店拔地而起,為消費市場貢獻“新增長”。不久前,蘇州太湖雪星雅匯旗艦店開業,以蠶桑文化為主題,形成全新“體驗式”消費場景。數據顯示,蘇州首店經濟增長趨勢強勁,躋身十大首店城市行列,增長率211.3%。
投資江蘇持續釋放“新”引力。10月28日,總投資額百億元的中信泰富能源江陰利電五期擴建工程開工,項目計劃建設兩台具備大容量、高效率、低能耗優勢的1000兆瓦高效清潔燃煤發電機組,每發電10億千瓦時可減少約14.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單位供電碳排放強度下降18.4%,將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既著眼當前,又謀劃長遠。按照走在前、做示範的重大要求,瞄準2025年、2030年、2035年主要節點,按照定3年、謀8年、展望13年的思路,江蘇穩紮穩打、步步鏗鏘,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以新技術激活新動能,拓展新領域、開闢新賽道,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新華日報 記者 陳澄 王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