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挑起大梁,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落實好總書記賦予的‘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在實施行動方案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彰顯先行優勢上取得標誌性成果,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真正挑起大梁,通過扎紮實實、踏踏實實的工作,努力交出一份好答卷。”1月22日,省委書記信長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上的講話,令委員、代表們備受鼓舞。大家表示,將以“當表率、做示範、走在前”的果敢擔當,真正挑起大梁,以高品質發展新成效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奮力取得實質性進展
圍繞總書記賦予的重大任務,江蘇省一項項部署勾畫出振奮人心的發展藍圖,方向目標明確,未來發展可期。
回望過去一年,江蘇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省人大代表,蘇州市政協副主席、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主任張東馳説,2024年,實驗室將重點向電子信息、儀器裝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未來産業應用延伸,加速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和産業化,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未來産業領軍企業。
“2023年,公司品牌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躍居全球市佔率榜首……”省政協委員、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經理王煒説,在行業深耕多年,他領會到,只有推動産品不斷更新迭代,才能佔據市場領先地位。“公司將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強調研發成果轉化,通過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民族品牌‘出海’的標杆企業。”
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72.5%、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431家……2023年,揚中市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碩果纍纍。省人大代表,揚中市委副書記、市長賈晟表示,2024年揚中將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實施創新主體“智慧”、平臺載體“高能”、開放創新“聚能”、創新生態“賦能”“四項計劃”,用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提供強大動能,促進企業創新能力和産業發展能級雙提升。
“江蘇科教資源豐富,我們不僅要奮力推動傳統産業煥新,還要積極研究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院長肖睿認為,落實好“三大行動”,關鍵要靠創新資源的匯聚、利用、轉化。“團隊在退役風機葉片熱解高值化等方面剛實現技術突破。當前,學院正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合作,積極推進退役風機葉片高值回收項目,研究做好規模化利用,推動風電産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省政協委員,省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剛表示,2024年將進一步發揮“蘇糧儲備”的吞吐調節作用,用好覆蓋全省的糧食收儲網絡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農業現代化“做活糧食大流通”。積極建鏈補鏈強鏈,建立健全收儲、加工、物流、銷售等糧食産業鏈,擴大兩季收購引導農民調優種植品種、助力農民增收,持續提升産業實力,為農業産業化夯實産業根基。同時在強化科技賦能上勇擔當,充分發揮“一院所兩中心”在良種研發、産品創新等方面優勢,以科技創新項目與成果為農業現代化蓄勢賦能。
省政協委員,民建蘇州市委會副主委、昆山市副市長單傑説,昆山將更加紮實地推進農業現代化,一是發展鄉村産業,全力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加快推進農業招商,發展特色産業集群;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讓未來農業提擋加速。二是加快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建設落地落實,精心繪製美麗鄉村發展藍圖。三是深化鄉村改革,讓農村居民分享高品質發展成果,更大力度推動農村改革試點集成應用,運營更多“百村共富”基金,推動解鎖更多“共富密碼”。
全力取得標誌性成果
挑起大梁,不僅體現在經濟增量的貢獻上,還要體現在發展品質效益的領先上、産業與科技的支撐上、國際市場地位的穩固上。
“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必須牢牢抓住産業這一根基、創新這一動力,對於全省民營經濟‘領頭羊’吳江而言,更要努力多作貢獻。”省人大代表,蘇州市吳江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國榮表示,吳江區將聚焦新型工業化,統籌推進傳統産業煥新、新興産業壯大與未來産業培育,發揮恒力、盛虹、亨通等龍頭企業作用,牽引帶動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高品質發展,放大吳江智改數轉網聯、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優勢,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
在省政協委員、南京巨鯊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衛看來,全球生産鏈或將變得“更短”和“更區域化”,江蘇企業如何實現産業結構升級與技術創新,顯得愈發重要。他説,新的一年,首先要推動技術自主創新,拓展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和國家戰略佈局上的發展空間;其次,著力培養工程化領域專業人才;同時抓住“數字+”機遇積極推進“智改數轉”。“三個維度工作同進,才能實現産業結構升級,確保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豐尚既是全球供應鏈融合發展的受益者、維護者,也是構建全球農牧供應鏈新生態的積極探索者、建設者。”省人大代表、江蘇豐尚農牧裝備有限公司研究總院首席設計師趙波表示,2024年將努力實現技術自主創新和重點環節突破,加快研發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首臺套農機裝備;加快推進行業生産過程智慧化改造和農機産品智慧化升級,提升農機企業信息化、網絡化、智慧化水準。
省政協委員、蘇州矩陣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忻説,産業鏈的創新和發展,除了需要“人、財、物”,還要經過時間積累和耐心等待。江蘇省打造“1650”現代産業體系,産業鏈短板不斷拉長。建議從全省維度梳理産業結構,減少城市之間産業鏈的重復性建設,鼓勵跨地區、跨部門溝通與協作,共商産業鏈發展大計,系統性地補齊短板,推動産業整體水準全面提升。
“新的一年,我們計劃打造8000畝高標準農田,現階段正在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省人大代表,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磊説,2024年要著重延長農業産業鏈,一方面在稻麥輪作基礎上建設大米加工廠,打造特色農業品牌“上塘貢米”;另一方面發展高效農業,包括種植碧根果容器苗,準備做剝殼、冷藏等果實加工,提升碧根果産業附加值。
合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江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沿陣地,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更加積極地“引進來”“走出去”,深度嵌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網絡,步伐正在加快。
省政協委員、常州銘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曲東升説,2023年公司訂單增長了20%,面對國內國際激烈的科技競爭態勢,將著力提高産品和企業的競爭力,朝著市場容量足夠大的領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嵌入全球産業鏈網絡,在行業迭代中保持領先。
開拓國際視野,傳遞高品質發展“好聲音”。在省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黃和看來,需要打通産業全鏈條的堵點,構建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再到産業化的全鏈條創新模式,改變以往各方“只演一個角色”的局面,各方攜手積極服務産業轉化落地全過程。2023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國際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為開展前沿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就要促進全球資源要素流動,向著開放的江蘇、具有全球視野的江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江蘇邁進。”
培育新動能,擔起“挑大梁”重任。省政協委員、江蘇大全長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罡説,過去的一年,企業推進數字製造、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各項經濟指標保持35%以上的增長,其中産教深融起到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與行業龍頭企業“結對子”,為龍頭企業注入澎湃動力,能夠煥新傳統産業、壯大新興産業、培育未來産業,推進新型工業化。
省政協委員、江蘇原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銳認為,培養和吸引國際化人才,能夠帶來多元創新思維、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助於數字文化産業鏈全球化和提高國際競爭力。2024年公司將積極探索與各類應用型院校合作新路徑,“同時繼續深化國際産能合作,在保持原有海外市場基礎上,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新華日報 記者 張宣 王夢然 程曉琳 顏穎 陳嫻 梅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