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一支由南通如東縣人武部和縣雙擁辦有關人員組成的慰問小分隊,專程趕赴駐山東某部“猛虎旅”,代表全縣人民為部隊官兵送去新春祝福。從如東到山東,這趟相隔千里的旅程背後,隱藏著一段誕生於戰火硝煙中的“魚水深情”。
送新春祝福合影
1944年6月,“猛虎旅”的前身、新四軍蘇中軍區第四軍分區第一師第三旅七團(綽號“老虎團”),在如東一帶對敵人發起強大攻勢。1944年6月21日上午,七團在當地民兵和群眾的緊密配合下,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的戰術,打響了“耙齒淩”戰鬥,創造了車橋戰役後蘇中第二次大捷,鼓舞了蘇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必勝信心。與此同時,七團三營副營長吳景安等93名指戰員壯烈犧牲,長眠在了這片被鮮血染紅的熱土之中。
“耙齒淩”烈士陵園
80年滄桑巨變,不變的是軍民團結、攜手奮進的革命傳承。在軍地雙方合力推進和如東縣人武部的積極協調下,如今這段“魚水情”正在不斷得到延續:在如東縣,“耙齒淩”烈士陵園前來瞻仰的群眾絡繹不絕,縣人武部每次組織新兵役前教育,都到此緬懷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以烈士命名的景安初級中學內書聲琅琅,縣裏每年春節前,組隊赴山東訪部隊看親人也已成為傳統;在“猛虎旅”,“老虎團”革命傳統和“耙齒淩”戰鬥精神代代相傳,官兵們利用部隊駐訓、接領新兵、出差休假等時機多次到陵園憑吊,該旅多名如東籍戰士在先烈精神激勵下立功受獎、考學提幹。
2024年6月,由軍地雙方合作建設的“耙齒淩戰鬥紀念館”將於戰鬥勝利80週年之際建成開館,新時代軍愛民、民擁軍的鏗鏘旋律也將繼續在江海大地和齊魯之濱奏響。(文/圖 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