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位於“百戲之師”崑曲發源地的戲曲百戲博物館推出“我們的節日”清明系列活動,帶給觀眾別開生面的新體驗。大家欣賞展覽、品味戲曲,在“紫禁城戲韻”“正儀青糰手作”等活動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韻味,體驗春日的“限定”浪漫。
戲曲百戲博物館
清明假期,戲曲百戲博物館內好戲連臺演,“文化味”十足,來自泰州興化市淮劇團、無錫市錫劇院以及蘇州昆劇傳習所的專業演員們獻上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戲曲表演,淮劇《蘇秦六國封相·手捧雞頭花香藕》、錫劇《珍珠塔—贈塔》以及崑曲《牡丹亭·驚夢》等精彩劇目讓戲迷朋友們過足了戲癮。現場熱鬧非凡,掌聲不斷,觀眾時不時拿出手機記錄下精彩瞬間。演出結束後,觀眾紛紛走進展廳,深入了解中華戲曲文化的藝術魅力。
觀眾觀看戲曲表演
觀展現場
旅遊集章,是一種充滿儀式感的打卡方式。在戲曲百戲博物館內,時常能看到“集章人”的身影。為滿足眾多有情懷的“蓋章達人”,戲曲百戲博物館借助“意主形從—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戲劇文物展”舉辦主題集章打卡活動,選取《清乾隆 暢音閣》《清光緒 昇平署腰牌》《清乾隆 黃色綾彩繪二團牡丹蝶紋宮衣》《清人繪 性理精義圖冊“紅眉山”之“孫武空”》四個打卡點,讓大家拿起印章,留下印記,滿足集章樂趣之餘,靜下心來感受源遠流長的戲曲文化,集滿印章的“通關文牒”還可換取博物館限定小禮品,趣味與滿足感並存。
集章打卡
清明時節,昆山地區有吃青糰的習俗。青糰,從南朝開始,江南人民在清明節用作祭祖貢品,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每到春天,淡淡的漿麥草清香便在正儀老街的微風中飄散。此時,戲曲百戲博物館開展“正儀青糰手作活動”,帶領觀眾共憶傳統,尋味春天。通過親手製作青糰,觀眾們不僅可以品嘗到美食,還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體會到食物背後的文化意義。
觀眾製作的青糰
中華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此次戲曲百戲博物館“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系列活動的開展,通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觀眾在沉浸式體驗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為戲曲文化的繁榮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文/圖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