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戴著深色寬邊眼鏡,説話語速偏快,語調中夾雜著江蘇海安的鄉音,初次見到他的人,感覺他像一個性情溫和的教書先生。他就是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劇作家夏堅勇,一位極具情懷的文學耕耘者。
在當代作家方陣中,有作品、有情懷、有故事的名家在現實中比較稀缺,這從側面造就了夏堅勇的獨特性。
“與文學大家面對面”活動現場
夏堅勇1976年畢業于江蘇師範學院中文系,後又畢業于南京大學作家班。當過農民、廣播站通訊員、教師、縣(市)文化局創作室創作員。代表作品有系列文化散文《湮沒的輝煌》、長篇散文《大運河傳》《宋史三部曲》、話劇《金粉殘陽》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及魯迅文學獎。
4月20日下午,夏堅勇走進南京西善橋街道“在世界文學之都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系列活動第二十五回活動現場作文學講座。此次講座正值第29個“世界讀書日”到來前夕,又恰逢街道舉辦“世界讀書日”暨全民閱讀促進會成立一週年大會召開。文學如同一根金色的紐帶,串聯起作家與讀者的共情。
“與文學大家面對面”活動由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南京市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辦事處、西善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辦,西善橋街道影視文旅中心、南京止一堂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南京·初見知旅共同體承辦。
活動現場
第二十五回活動由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李徽昭任學術主持,對談主題為“歷史寫作中的想像——夏堅勇長篇散文‘宋史三部曲’分享會”。
“宋史三部曲”分別為《紹興十二年》《慶曆四年秋》《東京夢尋錄》。評論家李祥認為,在夏堅勇筆下,歷史風雲中注入了人間煙火,歷史不再冰冷,失溫的歷史重新恢復了體溫。
“書香西善”擇高度而立
夏堅勇是繼作家徐則臣、陳應松、鐘求是、陸春祥、寧肯、索南才讓、沈念、龐余亮、王躍文等來過西善之後的第25位文學家。
長期以來,西善“理想教育小鎮”建設的精神坐標之一,就是注重培育全民閱讀的氛圍,促進居民不斷提高文化素養、思想境界。
在全民閱讀促進會成立一週年大會上,街道表彰了2023年度全民閱讀先進集體和個人,發佈全民閱讀倡議書,5位全民閱讀推廣人及紅領巾宣講團代表作經典閱讀分享。
“書香西善”日常活動合影
“書香西善”擇高度而立,使讀書成為潮流。平治書香社區讀書會“共讀《直視驕陽》”閱讀分享活動、古遺井社區“古勁書香潤心靈”閱讀活動等,打造閱讀品牌、完善閱讀設施體系、構建全年齡段閱讀體驗,形成了“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文化氛圍。
街道舉辦了全省首家街道級全民閱讀促進會揭牌大會暨“書香西善,向上向善”2023年度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構建起全街閱讀組織發展框架,實現人才、服務聚集。在街道全民閱讀促進會指導下,街道成功孵化西善花苑小學“同心苑家長讀書群”近400人,平治社區“平治書香社區讀書會”、齊修社區“齊趣閱讀屋”“益齊閱”、明義社區“義路書香”讀書班等一批基層閱讀組織。
“書香西善”日常活動現場
從廣義上講,打造文學IP,持續舉辦“與文學大家面對面”講壇,通過與文學名家近距離接觸,讓轄區文學愛好者切身感受文學魅力,體悟文學創作,進一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為“書香西善”夯實了根基。“與文學大家面對面”文學志願服務項目已形成品牌效應,榮獲2023年雨花臺區十佳文明實踐項目。
在西善,“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的輻射面越來越廣,它所帶動的《周璐談閱讀教育:做孩子的成長合夥人》線下和線上分享會,發出了“讓閱讀改變未來”的呼喚;出版《經典有夢》“理想教育”徵文獲獎作品,營造書香氛圍;協辦“最好的我們”幼兒作品展,增強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和欣賞能力;出版《青春》雜誌西善專刊、《畫説西善》蔡震速寫集,舉辦《畫説西善》采風速寫展暨新書分享會、“新西善 西善新”攝影作品展,全面展示西善橋地區的建設與發展成就。
“書香西善”日常活動
用情用力講好西善故事,推進“書香西善”建設,持續涵育讀書風尚,是25位文學大家紛紛感受到的“西善風尚”。通過他們的傳播,會有越來越多的作家嚮往西善,紛至遝來。
“文壇老將”繼續寫下去
夏堅勇出生在海安一個尋常農家,母親生了8個孩子,他是年齡最小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都是“學霸”。他總想著書讀得好,就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果然,文學給他打開了命運轉折之門。進入大學短短幾個月,夏堅勇就在上海《解放日報》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説,這篇名為《車轍》的處女作,以整版篇幅刊出,讓他初嘗文學的甜蜜。他之後的人生,就與文學如影隨形,從未分開。
夏堅勇談創作
如今已經74歲的夏堅勇,堪稱“文壇老將”。在他50年的創作生涯中,寫歷史文化散文長達30年。他謙稱:“夏堅勇這個名字對文學來説微不足道,但對於我這個具體的人來説,文學幾乎是全部,是100%,文學讓我這幾十年的生活過得充實而快樂。”
他動情地説:“對於我來説,文學是一副維護尊嚴的鎧甲,讓我可以自由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在寫作的時候,有種一個人一支筆浩浩蕩蕩之感,是文學給了我自信和自尊。從這點出發,趁身體還很好,我將繼續寫下去。”
夏堅勇認為,歷史關乎“實然”,文學則關乎“應然”,即猜測歷史之幕背後可能發生了什麼。在“實然”與“應然”的虛實相間,為歷史寫照一幅清晰的“CT”。
縱觀他的散文創作,其作品無不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現代意識見長,是國內文化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以《慶曆四年秋》為例,作品以一次小小的公款吃喝被舉報為切入點,用通俗而又不失典雅的文字,全方位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政治風雲和市井日常。
學術主持李徽昭
第六屆朱自清散文獎優秀作家獎頒給《慶曆四年秋》時,授獎辭曰:夏堅勇以他深厚的人文功底和深邃的文人洞見,構築出屬於他個人也屬於當下文化散文的創作高度。《慶曆四年秋》攬宋史入襟抱,結合大量文人筆記和野史軼事,從小處輻射全局,妙趣橫生,情理相容,勾繪出了慶曆新政前後波詭雲譎的社會全景。龐雜史事寓于一個個血肉豐滿的個體,寫出了歷史的奇與正、深與實,喚起了我們愛與恨、敬與畏等諸般共鳴。
“創作野心”拗不過命的
夏堅勇作為江蘇人,南京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驛站。回望“宋史三部曲”,不僅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其有的不少內容也與南京相關。
2015年秋天,他在南京參加《鍾山》文學獎頒獎活動時,賈夢瑋找到他,約其為《鍾山》寫一個專欄。當時,他有些猶豫,但經不住賈夢瑋真情相約,再想想《鍾山》是雙月刊,憑藉這些年對宋代的史料有所涉獵,從中選幾段有點意味的情節,兩個月寫一篇文章也不難,他當下就答應了。回家後,他很快就形成了幾篇文章的構思,其中第一篇就是關於慶曆年間的進奏院事件,題目是最早闖入的《慶曆四年秋》。
讀者互動
“我覺得這題目不錯,甚至可以説是妙手偶得。因為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該文的第一句就是‘慶曆四年春’,這句話太耳熟能詳了,現在我把‘春’換成‘秋’,其效果就正如魯迅所説的‘熟悉的陌生人’。作為文章的題目,對讀者的誘惑力是大可期待的。但是問題來了,把這樣好的題目交付給一篇萬把字的文章,似乎太奢侈了。奢侈不好,我決定重新規模架構。於是就寫成了現在這部20萬字的長篇格局。”夏堅勇説。
李徽昭向夏堅勇贈送書法作品
對於散文的創作,夏堅勇認為天賦和努力都非常重要。在第十三屆江蘇書展現場舉行的“夏堅勇‘宋史三部曲’新書發佈暨分享會”上,當被評論家汪政問到為何轉向寫歷史文化散文時,他幾乎不假思索地回應道,這是因為他想追求一種“更具自由的表達”。他所講的“自由”,主要是指長期的閱讀慣性形成的知識儲備、藝術趣味和情感方式,使他在偶爾操練歷史類散文時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投入,也在自己有限的才情以及知識、文筆和歷史解讀等要素之間找到了較好的平衡,因此,轉型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文/圖 梁平 王倩 范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