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與今”“南與北”交融 燕趙藝術家“文人書畫”金陵開展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5-20 10:41:35

  5月19日下午,來自燕趙大地的“文人書畫”代表人物杜建奇、潘海波、李浩,在南京市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初見書房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三人行”書畫展(南京站),引發了南京書畫界人士和觀眾的濃厚興趣。

“古與今”“南與北”的交融 燕趙藝術家“文人書畫”金陵開展_fororder_圖片 1

開幕式剪綵現場

  當天開幕的“三人行”書畫展,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學藝術工作委員會、南京市雨花臺區人民政府西善橋街道辦事處主辦,南京西善街道文旅中心、初見書房、南京止一堂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徐曉亮策展,杜建奇題寫展名,王春林、徐則臣分別作序,陳福民、張瑞田、付聰撰寫跋語。

  杜建奇、潘海波、李浩3人身份各異,書法與繪畫是他們共有的喜好,且勤於鑽研,頗有建樹。這次,3人結伴而行,來到南京辦展,是一次以藝會友、相互交流的藝術之旅。

  “燕趙之風”刮到了金陵

  知名主持人徐丹主持開幕式。她向觀眾介紹了杜建奇、潘海波、李浩3人的藝術成就和展出的作品。在繁花似錦的初夏時節,“燕趙之風”拂動金陵,讓人嘖嘖稱奇。

  杜建奇係河北承德市人,當代美術家。多次在中國、日本、韓國、英國、美國等國舉辦個人美術展覽會。現任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河北省雕塑研究會副會長,美國紐約哈德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高考教育聯盟會長。

“古與今”“南與北”的交融 燕趙藝術家“文人書畫”金陵開展_fororder_圖片 3

主持人徐丹與潘海波(右一)、杜建奇(右三)、李浩(左一)互動

  潘海波是河北南皮人。曾任河北省新聞出版局版權處處長、河北美術出版社黨委書記兼總編輯等職,現為河北省出版總社首席編輯。

  李浩是“70後”代表作家,詩人。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河北作協副主席。著有小説集《藍試紙》《將軍的部隊》,長篇小説《如歸旅店》《鏡子裏的父親》等。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第十一屆莊重文文學獎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日、俄、意、韓文等10多種語言。

  開幕式上,張如鐵代表主辦方、杜建奇代表參展藝術家、向陽代表到展文藝家、尹石代表江蘇書畫界分別致辭、講話。張如鐵説:“近些年來,西善不遺餘力地打造‘理想教育小鎮’,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抓手,通過辦展覽、讀名著,促進居民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精神境界。書畫作為藝術的載體,源自人民的生活需求,藝術家又通過作品展出的方式,回到人民中去,這種互動和循環的過程,不僅促進了文化與生活的互動,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繁榮。”

  杜建奇謙遜地説:“我們3人一不留神行到了人傑地靈的南京,向觀眾獻上自己的書畫作品,是一次求教學習的機會。”他認為,在新時代的大潮中,燕趙美術煥發新的活力,藝術家的作品無不從多種角度寄託著對民族復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筆墨當隨時代,用藝術作品記錄時代變遷、描繪謳歌時代的風物人情、反映火熱的現實生活,是藝術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向陽説:“‘石門三傑’能夠在世界文學之都舉辦聯展,既是文學文藝事業當中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展覽,也是世界文學之都真正地融入世界文藝符號的一次文學實踐。西善橋街道一向以向善文化為核心,‘三人行’展覽選擇在西善具有文學和詩意的初見書屋舉辦,可謂‘人生若只初相見,人生必然有再見’。展覽強調‘文人書畫’的概念,我個人一直有一種文藝觀點,中國真正的文人從來就沒有和書畫割裂,真正的文人標誌一定是文學內容和藝術符號的相容,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融文藝’,只有‘融文藝’才具有真正的文人標誌。”

  領導和嘉賓致辭後,尹石、向陽、胡學文、沙克、陳國歡、雁西、潘海波、毛貴民、蘇金海、張如鐵登臺,共同為“三人行——杜建奇、潘海波、李浩書畫作品展”開幕剪綵。

  “文人書畫”的時代風貌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是一座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歷史文化名城,她敞開懷抱迎來“三人行”書畫展,便是一個佐證。

  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資深評委王春林,為“三人行”書畫展寫下了《“石門三雄”印象》的序文。

  茅盾文學獎得主、《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也在序文中説:“李浩寫小説,認識20年了,開始我們只聊文學,記不清從哪一年起,書法和繪畫成了話題,文學竟漸至退後到末位,寫小説的李浩儼然轉型成了書畫家。也好,我恭喜他的這個轉型,行走江湖,暗器藏身,多棲是種大本領。中國文人本就詩(文)書畫同體,李浩在寫小説的同時,也是在把自己打造成了純正的‘中國故事’。”

  “因為李浩認識了潘海波兄。潘兄為人豪俠,有燕趙遺風,朋友美其名之‘總泰斗’。我以為這個稱謂好,海波兄揮動如椽巨筆時,如大風橫掃落葉,那氣派,非‘總泰斗’不能也。海波兄專業出版,回想一下,除第一次見面我們聊了文學出版,此後再見或網上聯絡,所論者似乎都是書法。”

  “我也有幸欣賞過杜老師多幅肖像畫作,驚而異之。驚的是人像逼肖,賞畫如晤其人;異的是畫風獨特,為我先前所未見。就算是外行,我也明白太陽底下無新事,想要畫得無前,何其難也。更有幸,杜老師也曾為我肖像一幅。見到畫作時,我的感覺如同在照鏡子,當然,那是一面獨屬杜氏的藝術之鏡。”

  “審美情趣”的充分展示

  “三人行”書畫展在西善舉行,對參展者李浩而言是“梅開二度”。

  背後的故事是,在西善橋街道主辦的“在世界文學之都與文學大家面對面”系列活動,迄今已舉辦至第二十六回。其中李浩曾經以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的身份,在此開過文學講座。當天他又以書畫家身份故地重遊,感受諸多。

“古與今”“南與北”的交融 燕趙藝術家“文人書畫”金陵開展_fororder_圖片 11

展廳現場

  李浩説,一個街道可以堅持舉辦面向全國的高端文學活動、舉辦外省市書畫家的展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體現了西善人追尋文化的價值信仰的多元化,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補充和文化價值建構的重要資源。

  回到展覽本身,“三人行”印證了近代藝術大家陳衡恪的觀點,即“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杜建奇、潘海波、李浩3人數十年傾心於書法與繪畫創作,學問上有的放矢,藝術上精益求精。

“古與今”“南與北”的交融 燕趙藝術家“文人書畫”金陵開展_fororder_圖片 13

活動合影

  縱觀杜建奇的人物素描作品《陳忠實》《莫言》《賈平凹》等,形神精妙,默而活脫;潘海波的書法《書道風雅》《松泉》等,于變化中見姿致,又平和坦然;李浩的國畫《師古》、書法《古詩》等,畫中有“四僧”意蘊,書法深得魏晉三昧。很多觀眾感嘆,無論時代的特點有怎樣的變化,美術家深入生活來觀察、感受、思考和表現當下生活的特點,發掘時代生活所孕育的審美情趣,用美術作品展現人們尋夢的理想和追夢的奮鬥,這是不變的。(文/圖 梁平 范素麗 李勇)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