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的手術室裏,主任醫師柴崗正操控著一台産自南通如東的手術機器人,完成下頜角截骨手術。類似的場景也在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整復外科手術中出現。這臺手術機器人名叫“薇斐”,取自V-FACE的音譯,它已通過百例臨床試驗,預計2024年底可備案上市。
位於南通如東高新區生命健康産業園區的羅伯特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薇斐”,是全球顱頜面手術中“第一且唯一”的國産手術機器人。
手術機器人
瞄準精準手術難題,高校裏搭起初創團隊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主任醫師柴崗每年要做幾百台手術,腦海裏總會蹦出許多改進手術器械的奇思妙想。然而,令他苦惱的是,找不到人幫他實現這些想法。
2017年6月,柴崗遇到了正在上海交大尋求項目的如東高新區招商人員。這一天,柴崗把自己長期以來對於改進顱頜面手術的想法一股腦説了出來——中國每年顱頜面手術有80多萬台,精準性是手術面臨的最大問題。傳統手術只能依靠醫生的經驗、手感,很難做到“精準”。
“做一台國內醫院買得起、患者用得起的手術機器人”,成了雙方一拍即合的想法。
然而,柴崗是醫學領域的專家,生産機器人還需要工學方面的技術。於是,雙方與上海交大機器人學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起深度産學研合作。
2017年底,以柴崗教授為項目負責人的羅伯特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如東,産學研共同推動國産手術機器人的技術攻關及産業化落地。
工程師走進手術室,堅持原創拿下30多個專利
從外觀到程式,團隊確定了一條“堅持國産原創”的研發路線。2019年,公司陸續遞交10多項專利技術申請。“薇斐”起步的最初,哪怕小到一顆釘子,都有可能與國外專利“撞車”。公司CMO林力回憶:“有時候,我們拋開所有的固化思維,直接從手術臺上找靈感。”
正是對“國産原創”的執著堅持,“薇斐”從生産到臨床,拿下30多個專利。
安全、效率、微創,是考量手術機器人技術水準的三大關鍵性能指標。柴崗介紹,由於“薇斐”可AI進行智慧手術規劃,並通過邊界線控制等技術降低手術風險,手術精準度提高了,手術時間縮短約一半,患者創傷也相應減少。
2022年7月,“薇斐”首次輔助完成下頜角整形手術。過程中,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完成截骨點雲的準確分割從人工完成的40分鐘,縮短到0.4秒。
從顱頜面拓展到全身,“瘦身”機器人呼之欲出
自主可控的作業系統、國産化部件,為“薇斐”打開了廣闊的産業化升級空間。
“用上了手術機器人,我們才發現其應用場景有多麼大。”柴崗表示,公司廣邀醫學界、工程界乃至基礎醫學研究等各方專家,共同為機器人的創新迭代出謀劃策。2022年7月,第一台“瘦臉”機器人啟動臨床。2023年7月,第一台超聲溶脂“瘦身”機器人樣機完成。
目前,公司正圍繞手術機器人開展一系列數字技術研究,促進前沿技術與手術機器人融合。柴崗表示,未來5年到10年,希望中國製造的手術機器人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揆諸當下,探路新質生産力,善於發現自身不足、善於找到優質資源、善於形成高效合作,或許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成功之鑰”。(文/圖 毛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