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街區返本開新
常州鄭陸鎮焦溪古鎮,北通長江、南連運河,環山抱水、景色秀美,成為美術愛好者的入畫素材。新華日報 記者 范俊彥 攝
4月20日,蘇州同裏古鎮的戲臺上,優美的錫劇摺子戲正在上演,讓天南海北的遊客品味出江南戲曲的吳韻悠長。 新華日報 記者 陳越 攝
4月23日,鎮江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來往遊客絡繹不絕。 新華日報 記者 陳越 攝
4月20日,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內,琳琅滿目的特色文創産品吸引著遊客駐足選購。 新華日報 記者 陳越 攝
南京高淳漆橋古鎮的青石條街面上仍保留著古時留下的車轍印記。新華日報 記者 肖勇 攝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東關街歷史文化街區,唐宋城東門遺址前,遊人如織,好不熱鬧。新華日報 記者 范俊彥 攝
老街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蘊藏著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記憶。2024年4月起,中宣部“文化中國行”主題宣傳調研行在江蘇、浙江展開首批集中採訪,通過探尋古建築老街區的歷史與新生,見證各地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創新經驗。
古建築老街區是保存文明信息的重要載體。蘇州平江路入口處的《平江圖》碑,其“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歷史格局,與今別無二致,反映出蘇州古城“整體保護”的超前理念;在無錫宜興,王建國院士主持的保護更新為古南街賦予“第二次生命”,老街迎回年輕人、陶都有了青春范兒;南京市高淳區漆橋古村素有“金陵第一古村落”美譽,孔子後裔在此繁衍生息,打鐵、木雕、竹編等傳統手藝得到活態傳承,描摹出市井街巷的“煙火圖卷”……
行街巷、探文脈、話新生。蘇州潘世恩故居變身為狀元博物館,顧廷龍故居正在探索與時髦的“總部經濟”的融合,“貓的天空之城”概唸書店在平江路誕生孵化,又走向全國。無錫惠山古鎮文旅綜合開發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將圍繞《二泉映月》這一國樂IP,以國潮藝術生活方式為場景,打造文商旅融合的城市休閒度假目的地。堅持“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形成于清末民初的連雲港民主路街區如2024年遊客量高達5800萬人次,年營業額52億元,獲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古建築老街區不僅是城市的遺産,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越來越多的古建築老街區正在“返本開新”中重塑城市活力,人民群眾也煥發出越來越強烈的文化自信,成為城市文脈的守護者、承載者、講述者。(新華日報 記者 馮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