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感覺表演新奇,別具特色!”“頭一回聽説‘八愷’,上網查了後才知道是堯舜時代的八個賢良之臣,又長見識了!”5月26日,一場非遺快閃燃爆“2024南京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暨非遺購物季”活動啟動現場,來自南京市高淳區古柏街道的非遺“跳八愷”,掀起了一股“最炫民俗風”,這是“跳八愷”首次走出鄉村亮相省城,而這一特色民俗活動曾一度消失了60多年。
“跳八愷”演出現場
古柏“跳八愷”是一種古老儺舞表現形式。據《史記》記載,黃帝之孫高陽氏生有八子,世稱“八愷”,執掌天下農事,為民造福。為紀念“八愷”對農業的突出貢獻,古柏馬氏先祖便以“八愷”為形象,編排出融舞蹈與武術于一體的“跳八愷”,因“八愷”相貌怪異,又稱“跳八怪”,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跳八愷”的主要角色有“八愷”“孫悟空”“二郎神”“散財童子”等,表演形式粗獷、豪放,傳承了古代儺舞的基因,體現了高淳古老的文明和歷史。
“跳八愷”演出
“‘跳八愷’差一點失傳了!”古柏“跳八愷”文化研究協會會長馬永春介紹,2006年,村上幾位熱心老人發起恢復“跳八愷”,但距上一次興辦已過去了60多年,參加過“跳八愷”表演的健在者寥寥無幾,也沒有留下可借鑒的資料,恢復之路困難重重,“多虧了馬永德老先生,他當時有80多歲了,年輕時參加過‘跳八愷’,在他的示範、指導下,大家集思廣益,一邊回憶、一邊整理,反復排練,前後花了半年多時間,終於把‘跳八愷’‘搶救’了回來。”
“跳八愷”表演隊伍以馬氏村民為主,近年來,因開發建設需要,“跳八愷”所在的永城村進行了整村拆遷,200多戶村民被安置在古柏街道桃園雅居的不同區域,遠的相距數公里。居住地分散了,作為群體性的民俗文化活動遇到了新難題。“首先是人員召集難,以前的鄰裡關係開始疏遠,而‘跳八愷’的全套人馬有100多人;其次是場地受到制約,小區裏缺少老村莊隨處可用的空曠地;還有傳承也‘青黃不接’,年輕人都忙於在外打拼。”馬永春説,“跳八愷”紅火了一陣子,2009年、2012年還分別被列入高淳區區級和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但隨之又淡出人們的視線,“它又開始沉睡了!”
“跳八愷”演出現場
最是鄉愁割不斷,喚回鄉賢興民俗。2021年,在鄉親們的一再催促下,馬永春返鄉接手“跳八愷”事務,之前他一直在南京從事文化産業工作。“老村莊不在了,大家住上了高樓大廈,但鄰裡情不能斷,非遺民俗就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劑’。”馬永春找到了重振“跳八愷”的信心。2022年下半年,一支近30人、以中青年為骨幹的“跳八愷”表演隊組建成立,隊員中有開飯店的、做瓦工的、辦企業的……這是割捨不斷的鄉情把大家擰成了一股繩。
“我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小區地下室車庫,作為‘跳八愷’的傳承基地、排練基地,一方面車庫場地大,另一方面也不影響居民生活,大家利用晚上時間聚集在一起,採取以老帶新的方式,手把手地教,一招一式地學,男女老少圍觀鼓勁加油,熟悉的鄉里鄉親氛圍又回來了!”馬永春説,“跳八愷”的再度興起,拉近了鄰裡距離,融洽了相互感情,成為村民們的集體鄉愁記憶。
“跳八愷”在地下室排練中
非遺重在傳承、貴在創新。古柏“跳八愷”在迭代傳承中煥發新活力,2023年成功入選第五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接下來,我們要大力推進‘跳八愷’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活動,深入挖掘‘八愷’文化,融入現代元素創新編排形式,提升舞美效果,在弘揚傳統文化中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馬永春表示。(文/圖 韋東寧 魏淳 葛文治)